返回官网
027 顿教 华严时 从牛出乳 三藏十二部 信解品 渐教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播放:0 时长:01:12:01 更新时间:2021-12-16

“涅槃云:譬如从牛出乳,此从佛出十二部经(一乳味)。”

  天台教典里,除用时间判定五时外,又根据《涅槃经》牛乳转成的五种味道的相生次第,来配合五时。因此这里依据《涅槃经》,五味对照五时,判定了华严时是第一味。

  《大般涅槃经》第十三卷《圣行品》上说:譬如从奶牛身上挤出牛乳,从牛乳出奶酪,从奶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牛譬喻佛,乳等五味譬喻佛所说的法,教法的相生次第也是一样,即从佛出十二部经,其中从华严出阿含,从阿含出方等,从方等出般若,从般若出法华涅槃。华严约味判,正是从牛出乳时,所以属第一时。“十二部经”,又名十二分教。平时所说的三藏十二部,即指经律论的文章体裁及其内容,有十二种的部类不同,所以称为十二部。宋朝时,天台宗山外派杭州孤山智圆法师,作了十二部经偈颂说:“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共成十二名。”

  长行:佛经体裁之一,即指不限制字数,以长篇连续的文字来说明内容的,名为长行。

  重颂:即于长行之后,再以四字或六字,即定字数的形式重复述叙前面长行的内容,名为重颂。

  授记:本指分析教说或以问答方式,解说教理,后专指佛弟子未来证果及成佛名号的预言,三藏中有此类的内容,即称为授记。

  孤起:全名为孤起偈,即指以四字、六字、八字,限定的形式,表达义理,但内容不同于前面的长行,自成一格,即偈前没有长行,而直接以韵文记录的教说,称为孤起偈;或者偈前已有长行,但长行所说的内容有异于偈文的含意,这类偈颂即称为孤起颂。

  无问而自说:即指佛经中,没有人发问,佛陀自己主动为弟子宣说的经典内容,即指此。

 因缘:指经典中,说经律的由来部分,名为因缘。

 譬喻:即指以譬喻为主体而构成的经典,如法华经云:“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故佛常以譬喻说法,使令易解。

  本事:即指叙述佛陀及佛弟子过去世的因缘事迹内容。

  本生:即指叙述佛陀前生的菩萨行事内容。               方广即指叙述大乘思想的内容又名大方广。无外名大,正理为方,包富为广,一乘实相之理,具有这三种含义,所以称为大方广。

  未曾有:即指经中记录有关佛陀不可思议的神力,向来未有的奇特境界等内容。

 论议:即为佛陀与弟子间的答问、分别,以解明经义的一种形式内容,名为论议。

 下面是“引证”,即引出例子,证明上说道理是有根据的。

“《法华·信解品》云:即遣旁人,急追将还,穷子惊愕,称怨大唤等。”

  上文所说的华严教法是乳味第一时等,即是根据《法华经·信解品》而来。《法华经》第二品为《方便品》,上根得悟。第三品为《譬喻品》,因为中根之人,初闻《方便品》之说,虽然虚心信受但未能领悟其义所以世尊就在《譬喻品》中,广引三车一车的譬喻,而说会三归一之旨,于是须菩提等四大弟子,始领悟实相之旨。佛以譬喻显示法意,这四大弟子想要叙述自己所证的旨义,就在这《信解品》中,也用长者和穷子的譬喻来说明自己所领悟的道理。信:即指闻而不疑;解:即指领悟在心。故名信解品。

  这品的故事譬喻大概情节是这样的:一位大富长者儿子走失,以乞讨为生,浪迹天涯。长者老了,遍寻不见,中途设城居住。穷子想做苦工换饭吃,找到长者处,见长者福德威势,认不得是父亲,以为误入王宫,返身欲出。长者见儿子回来,非常高兴,不料穷子又要逃跑,立即派遣旁边的人,赶紧追他将他捉回。这位穷子心里惊讶恐惧,心想我没做坏事,为何捉我呢?所以口称冤枉而大喊大叫等。文中“即遣旁人”等文,就是这里所描述的内容。此文譬喻佛初成道,先说华严大教,但小乘根性者,莫名其妙,不能了解体会,甚至不见不闻,所以举此譬喻,以慈悲的长者比喻佛陀,穷子比喻最钝根的三乘行人。故事的最后,长者经过方便引导,终于达到本意,托付了财产,这就譬喻了三乘行人,最后领受了一乘实相的功德法财,得受成佛授记。

 这品譬喻,分五大要节:

 一、父子相失,譬喻行人中途退失大乘心。

   二、父子相见,譬喻华严之拟宜。

   三、父命追诱,表示由阿含进入方等时所受的弹呵利益。

   四、领知道业,譬喻般若时的转教。

   五、正付家业,譬喻法华的开显。

  此即用譬喻证明了佛陀讲法,经历了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等五时之教说。从人而说,即指最钝根的三乘行人根性,必须经历五时锻炼,才能达到法华会上的开权显实,体悟一乘实相的成佛真理,这是根据别五时的次第而说的。

  “即遣旁人,急追将还”等句,可以与法义一一相对解说,如《集注》中云:

  “即遣”:即指派遣旁人去宣说华严教法的意思,这是带有试探性的成分在内。

 “旁人”:即指佛在华严会上加被四大菩萨直说四十位上的大法,法慧菩萨说十住法门,功德林菩萨说十行,金刚幢菩萨说十回向,金刚藏菩萨说十地,此四大菩萨说法时,都是由佛力的加持才能说,所以称为即遣旁人,即佛为正,菩萨为旁。

  “急追将还”:即指佛成道后第一时间用自己亲证的华严大法直接来试探小乘的众生,所以称为急追。这些人过去时,曾经种下大乘善根,更何况自性中本来也具有大乘种子,现在以华严大法作为试探,于以唤回,所以称为将还。

  “穷子惊愕”:“穷子”,即指忘失了无上大乘功德法财的人,即指声闻人。那些声闻人忘记自己曾发大心觉得自己没有大乘功德法财谓之穷。虽穷却是佛所教化过的,在佛身旁种下过善根,但完全忘了,现在突然听闻到了华严大法,完全不能与他的小乘心相应,所以生大惊讶,不能接受,也不认识华严大法,觉得莫名其妙,所以愕然。

  “称怨大唤”:小乘以烦恼为怨家,以生死为痛苦。现在乍一听大乘佛法,说烦恼即是菩提,即大唤称冤枉,又听说生死即涅槃,所以大唤称痛苦,即小乘人要断烦恼了生死才能入涅槃。知道生死烦恼是冤家,现在怎么说即是菩提和涅槃呢?于是称怨大唤。“等”,即指《法华经·信解品》下面还有“我不相犯,何为见捉”等文字,意思是表示,我小乘根性者,并没有要求大乘之法,现在为什么用大乘之法来教我呢?

  这就是用法华经说明,华严会上的声闻人,如刚挤出的牛乳,完全没有经过提炼一样,所以华严会上属于第一时,据最钝根机者需要五时锻炼来说,华严即属乳味。

“此领何义?答,诸声闻在座,如聋若哑等是也。”

  《法华经·信解品》的这些文字描述,是问声闻弟子之钝根者在华严会上,领解了什么深义呢?回答说:佛在华严会上,试探着宣说圆顿大法,这些钝根的声闻弟子虽在法会之座,但有耳听不到圆顿法,犹如聋子一样;有眼不见卢舍身,无法描述赞叹,犹如哑巴一样。摩诃迦叶说,小乘根性的人在承受大乘圆顿教法的试探时就迷失方向,不知所措了。

  以上约时、约味等介绍顿教,到此为止。

第二节  渐  教

“第二、渐教者(此下三时三味,总名为渐)。”

 “第二、渐教者”:这一行总标化仪四教中,顿教之后是渐教。渐教是指哪一类呢?小注字上说:“此下三时三味,总名为渐。”此下三时,即指华严以下的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这三时都叫做渐教,阿含时是渐初,方等时是渐中,般若时是渐后。三味,即是根据《涅槃经》中的乳之五味,配合比喻佛的一生,分为五个时间段的说法次第。华严时乳味,属第一味,此后阿含渐初是酪味,方等渐中是生酥味,般若渐后是熟酥味,这三味即三时,表明佛由小而大,由浅入深教化众生。故《集注》中说:“次顿之后,总明三渐者,寝顿施渐也”,这句的白话意思是说:其次在说明顿教法之后,总的来说明渐初、渐中、渐后的三种教法,目的是为了隐收顿教高深大法,施设权巧方便的渐次修行的方法,来接引小乘根机者。

 渐教部分也分为约部、约时、约味、引证四段来介绍,下约部教来说明。


上一页: 028 渐教 三乘教法 八相成道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下一页: 026 顿教 华严时 约机约教 未免兼权 日照高山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在线留言
全部评论(0)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