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官网
064 集谛 见思惑 异名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播放:0 时长:01:31:42 更新时间:2021-12-17

“二集谛者,即见思惑

  第二所谓的集谛,就是指招感三界生死轮回的见烦恼和思烦恼。

  这句是给我们说明了集谛的体相就是见烦恼和思烦恼。

  烦恼和业都招感生死,而这里只说明烦恼,因为前面苦谛中,已经说明了十善十恶业了,所以单说集谛的体就行了, 集是招感之义,因为集谛的见思烦恼驱动身口意去造业,而招感了生死轮回的苦果,所以为集,这些情况对于二乘人来说,这是真实的所以称为集谛,集谛就是见思惑,为什么称为见烦恼呢?因为这些烦恼虽多,行人只要证到初果位时,一见到真谛之理,就能断除了,所以称为见惑,即见所断惑,所以称为见惑,可知见不是惑而是指烦恼的体,这样的解释,是从理解的角度而得名的。

  思烦恼:即指证到初果见道位,断见惑后,再往上修,在修道位时,重新再思虑观察真谛之理才能断。怎样称为“重新再思虑观察真谛之理”呢?这是指在见道位的时候,已观察真谛之理,已经开发了无漏的智慧,现在又重新观察,所以称为“重新观察”等惑在修道位上,即指初果后,四果前在定中思维观察就能消除,所以称为思惑。这见思二惑,见惑是从知见上(六尘中的法尘)不正确而引起的,它能够障碍对事物真相的理解;所以又称为理障,思惑是对色声香味触,五类的感情上而引起的能牵引众生流转三界生死,属事相上的障碍,所以又名事障。下面说明见思惑的异名。

“又云见修,又云四住,又云染污无知,又云取相惑,又云枝末无明,又云通惑,又云界内惑,虽名不同,但见思耳

   这见思惑:又称为见修惑,见惑:即指见道位所断,思惑称为修惑,即指是在修道位上所断,所以称为见修。又称为四住烦恼,即指把三界中一切的错误见解合为一,称为见一切住地烦恼,把三界中由感情上而引生的分为,一:欲爱住地烦恼,即指爱着欲界的五尘而引生的烦恼,就造了欲界的业,而住于欲界,二:色爱住地烦恼,即指爱着色界的四禅天而引生的烦恼,就造了色界的业,而住于色界。三:无色爱住地烦恼,即指爱着无色界的四空天而引生的烦恼,就造了无色界的业,而住于无色界。以上见惑合为一住,思惑分为三住,合起来称为四住烦恼,因此二类烦恼住着三界,所以称为四住。又称为染污无知,在小乘的教典中,把烦恼称为“无知”。总分为二类,一:染污无知,二:不染污无知,为什么把见思称为染污无知呢?因为见思惑,能染污自性智慧,障碍对真理的开发,所以称为染污无知,二不染污无知,即指虽然是无知,但不会染污,天台宗把它称为“尘沙惑”如见众生烦恼,如尘如沙之多,而不敢度,见法门无量无边而不知不愿学,佛道深远境界而不测,不进取,这些虽无知,但不会染污自所以称为不染污无知又云取相惑取相即指取着,执着之义,相指相状,此见思惑能执着三界生死轮回相,如生六道各取着自相,一道中又取着各自男女等相又取着各种事物等。如会性法师说“取着是生死轮回根本,佛要众生对娑婆生厌离心,所以用各种法门引导众生修行,如出家人住树下,不可有房子,纵有房子,寮房也不固定,佛法传到中国,祖师建丛林,仍依佛制立规矩,出家人住寺,随职事搬移住处,并不固定又修头陀行时,规定一树下仅能住三个月,满后就要离开,住寺也是一样,目的就是破取相执着。又云枝末无明,见思惑为什么又称为枝末无明呢?无明也是烦恼的异名,对于一切事物的真相,无所明了,所以称为无明,无明分为根本无明和枝末无明,这见思烦恼就依根本无明而来,所以称为枝末,根本无明,即指一念不觉,而生起的烦恼。又云通惑,即指见思是通于三乘圣人共同所要断的烦恼,所以称为通惑,《集注》云“通惑对别惑得名,见思通三乘人断,故通惑,尘沙无明别在菩萨所断,故名别惑。”又云界内惑,即见思,只是三界之内的烦恼,因为见思能招感有漏业,使众生轮回三界生死不能出离,所以称为界内惑。以上的七种名字,虽不相同,但都是指见思烦恼而已。


上一页: 065 集谛 见惑 身见 单四见 复四见 具足四见 六十二见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下一页: 063 苦谛 思维六道苦正观法 三恶趣苦 三善道苦 集谛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在线留言
全部评论(0)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