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官网
069 集谛 见惑 烦恼生因 八十八使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播放:0 时长:01:07:44 更新时间:2021-12-17

烦恼不是无因而生的,在《俱舍论》中,提出有二十种生因。此处略说六种作为介绍。一:所依(属内);即为种子,平常未遇缘时,烦恼随睡眠潜伏,遇缘则动。二:所缘(属外);即指对外在顺境生贪,逆境生嗔,所以初修者,以离境为首,以对治为次。三:猥杂;即指恶友渐次引入喧闹的地方等。四:言教;如邪书邪说等。五:串习;如数数习贪,则不待贪境,贪心自炽等。六:作意;如见所爱境,作意思惟,则贪心更甚等。

以上六种,应予去除,如不能除,再用对治法。对于烦恼,如果不知过患,则不起厌离,不起厌离,即不求对治,所以历代祖师都说,应先求知烦恼之相状以及烦恼的生因和烦恼的过患。如不认识烦恼相,则遇烦恼起而不能知;如不认识烦恼因,则无从拔除;如不认识烦恼过患,则不肯除去烦恼。所以对于这三者的认识,非常重要。《入行论》说:“嗔爱等怨仇,非有手足等,亦非有勇智,以我作奴仆。住于我心中,爱乐犹损我,此非可忍处,忍受反成呵。设诸天非天,一切皆仇我,然彼等不能,投入无间火。具力烦恼仇,若虽遇须弥,摧毁亦无余,刹那能掷我。如此烦恼仇,常时无常来,其余诸怨仇,不如是长久。若随顺承事,皆为作利乐,顺诸烦恼者,后反作衰损。”行者对于这些所说过患,应当经常思惟而不容忍。

又《庄严经论》中说:“烦恼坏自坏他亦坏戒,衰退失利及大师呵,斗争恶名余世生无暇,失得未得意获大忧苦。”所以应该要努力断除。

下段说明,十使配合四谛再经历三界分别见惑的八十八种。

“此十使历三界四谛下增减不同,成八十八”

这些五利使和五钝使合起来的十使烦恼,在历经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又配合苦、集、灭、道的四谛下,或增或减的不同,就形成了八十八种见惑。《讲录》中说:“十使经历三界,配合四谛,‘增’不是指增加,只是十使具足。‘减’是指十使中,或减二减三,只有七使八使,如此配合成八十八。”

“谓欲界苦,十使具足。集灭各七使,除身见、边见、戒取。道谛八使,除身见,边见,四谛下合为三十二。”

增减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即欲界中苦谛下,五利使和五钝使的十使烦恼,全部具备,集谛和灭谛在十使中除去身见、边见、戒禁取见的三使,只剩下七使。道谛下除去身见和边见,尚有八使,在欲界中迷于苦集灭道四谛所起的见惑,合起来总共有三十二种见惑。这三十二种见惑,是迷理惑,即指迷于四谛理而不解而生起之迷惑。

四谛下所起的见惑,有增减的不同。前面说集谛是指迷惑造业而招感生死痛苦的因,现在却说见惑遍历于四谛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集谛是能迷的主体,苦谛是所迷的主体,又道谛和灭谛虽然是出世间因果,但是众生迷惑了苦谛和集谛的真理,所以连出世间的因果也迷惑了。就如对病症不识,也就不知道用什么药了。

“上二界四谛下,余皆如欲界,只于每谛下除嗔使,故一界各有二十八”

欲界之上,色界、无色界的二界当中,对于四谛下的真理所起迷惑,其它的都和欲界一样。只是在每一谛下中,除去嗔使,以上二界中的四谛中,苦谛下除嗔使,只有九使,集谛下和灭谛下,原除身边戒禁的三使,本来只有七使,现在又除去嗔使,只有六使,道谛下原除身见,边见二使,现在再除去嗔使,只有七使,所以色界和无色界的见惑都只有二十八使。

  “二界合为五十六,并前三十二,合为八十八使也”

  色界和无色界的二界见惑,合起来,就有了五十六种见惑,再并合前面欲界三十二种见惑,三界合在一起,总共就有了,八十八使的见惑了。

  以上八十八使,是根据旧译的《俱舍论》而来,天台宗藏教声闻的内容,几乎都是依据旧译《俱舍论》而来。为了对八十八使方便记忆,《俱舍论》中偈颂说“苦下具一切,集灭各除三,道除于二见,上二不行嗔”即指欲界苦谛下,具备一切十使,集谛和灭谛,各自除去,身见、边见、戒禁取见的三使,道谛除去,身见、边见的二使,上二界的色界、无色界所具的见惑,和欲界大致相同,只是在每一谛下除去嗔使,因为上二界有禅定的力量,能使令嗔心,不起现行,所以称为上二不行嗔。但嗔根未除,定力一失,来欲界后,依然还有嗔恨的现起,此见惑中的嗔使,到了初果罗汉,才能断除。

   为什么集谛和灭谛要除去,身见、边见和戒禁取见呢?这是因为集谛是能迷的苦因,灭谛是出世的果。身见是所迷的苦果,身见和边见的二使,必须依身体而起,所以集谛灭谛下没有此二使,又集谛和灭都不是具体的修行方法,所以也就没有戒禁取见了。

 


上一页: 070 集谛 见惑 八十八使 思惑 八十一品 迷事思 正三毒 实有集谛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下一页: 068 集谛 见惑 痴 慢 疑 五钝使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在线留言
全部评论(0)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