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官网
119 解决久修不得定 方法二 六力 忆念力 正知力 精进力 串习力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播放:0 时长:01:17:25 更新时间:2021-12-20

静坐修禅,“由忆念力数数作意,摄录其心,令不散乱”,这个方法很重要。因为用忆念、念于所缘境,心就不乱,能使心安住在所缘境上,一直忆念所缘境,内心就可一直安住在所缘境上,内心不乱明静而住,慢慢就能和定接近。所以由忆念力就可成就第三安住,第四近住心。古德云:此时散失所缘时,忆念所缘收摄其心,及起念力,初即不令散失所缘故。就是指的这个境界。

“念”是一种心所法,在不静坐时,也时时会有念心的存在。如念心和贪爱心在一起活动时,就会一直缘念贪爱的境界。这贪爱的境界,一直出现在心中。如修止时,心不贪爱于止,所以此心就会散乱,因为有其他的贪爱,这个念就会随着贪爱心跑掉别处去了。内心对修止没有爱着,这念力就不愿意住在这里,这种情况是初修静坐的人经常遇到的。这念心在五钝使中,都有念心所。如果在修止的时候,在念心所,念于五钝使的任何一种烦恼,特别的严重,不能得止的时候,就要先修忏悔法,对治其中最重要的烦恼,才能成就止法。忏悔后不成障碍了,这个念就会老实,心能安住在所缘境上,时间久了,就能得到了禅定。到此时会出现其它事情都不愿意做,只是想要一心入定,所以这个念力是入定的一个很重要方法。


辛四、正知力

由第四正知力,成就第五调伏住,第六寂静住心。《瑜伽师地论》第三十卷中说:“从此以后,由正知力调息其心,于其诸相,诸恶寻思,诸随烦恼,不会流散,调顺寂静。”

在念力后,还得有由正知的力量来调息其心。怎样由正知力调息其心呢?“即于诸相,诸恶寻思,诸随烦恼,不令流散”。诸相,即指五尘、三毒、男女,合为十种相。行者在修止时,在五尘上起三毒或男女等念。如果老是忆念这十相,就不能修止了。这时就需要由“正知力”呵斥自己说:“贪念十相法是开三恶道之门,是堕落的根本,要关闭贪念,才能停止一切过患。”所以这正知力就是含有智慧力,观察这十相有大过患和灾难,必须要停止,不可贪念。以这样的“调息其心”。调是调转,把染污心调转过来,息是息止,即息灭停止一切对十种相上的贪念。诸恶寻思,即各种恶心所、打妄想等。诸随烦恼(随烦恼心所共有二十个,分为小随、中随、大随三种。小随烦恼十个、中随烦恼二个、大随烦恼八个。小随烦恼有十种,曰: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其发生作用面最小,而行相粗猛,于不善心中,各别生起。中随烦恼有二种,曰无惭、无愧,其发生之作用范围较小随烦恼为宽。此二者,对自己所犯的过恶不感到羞耻,是其共同点;而无惭者“轻拒贤善”,无愧者“崇重暴恶”,是其相异点。大随烦恼有八种,曰掉举、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其发生作用范围最广)

 

即控制这一念心,不对于十种相、诸恶寻思、诸随烦恼,起虚妄分别,停止下来,所以称为不令流散。这样就成就调顺、寂静二住了。古德云:此时谓以正知力,了知于诸恶寻思及随烦恼相流散的过患,观彼过患,令于彼二不流散故。

 

辛五、精进力

由第五精进力成就,第七最极寂静和第八专注一趣二种住心。

行者,由上二种住心之后,经过呵斥弃舍一切妄想分别的调顺,到达寂静住,功夫进步,此时静坐可能几小时仅有一二念头妄想,妄想很少,这时应怎样呢?还要继续提起精进力,一直努力不怕辛苦,减少吃饭、睡眠及一切杂务,其它事情暂时放舍,一心一意精进静坐。这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效果:那些诸恶寻思、妄想散乱,以及诸随烦恼,纵然暂时现行,就能马上觉悟,立刻就消灭他,能到达这个程度。所以,在静坐时妄想慢慢停息,一来即觉,就知道功夫在慢慢上进。这时候就到达第七最极寂静住和第八专注一趣住。这二者的区别在第七最极寂静住时,妄念将要现起,还没有正式现起,将要现起就能知道立刻把它停下来。在第八专注一趣时,就完全没有妄念,或坐几小时,或坐一昼夜,一点妄念也没有,一直是明静而住,感觉很舒服。“此时能对于微细寻思与随烦恼,暂时生起也不忍受,即能精进断除,由这样的行持,这些沉掉等烦恼,不能障碍定法,能让定法相续生起。”


辛六、串习力

由第六串习力成就第九等持住心。

由上面精进力才可以成就最极寂静和专注一趣之后。这时保持修持心,就不需要特别努力,很自然就可以坐几天不出定,感觉很自在,不是很勉强,纵然腿痛不痛,都不妨碍静坐。所以《瑜伽师地论》说:由串习力等持成满,就是不需要特别勇猛精进,自然就能明静而住,不昏沉,不散乱,所以等持住心就成就了。“此时由善巧地修习前面八种住心之力,便能引起无功用转三摩地的生起。” 

上一页: 120 解决久修不得定 方法二 六力 四运转作意位 与九住心关系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下一页: 118 解决久修不得定 方法一 方法二 六力 听闻力 思惟力 忆念力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在线留言
全部评论(0)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