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止观》 001 为什么要修行
播放:103
时长:46:43
更新时间:2021-09-01
详情介绍

第一讲 代序

      蕅益大师说:“佛道以见性明心为指归,以信行、法行为方便。信行秉教,岂废观心;法行观心,岂容离教。是以西天诸祖,无不贯通三藏,深入诸禅。南岳天台弘通般若法华,亦未尝不以观心为要,目足并运,入清凉池。否则钻他故纸,终招说食数宝之讥。冷坐蒲团,未免暗证无闻之祸……又教下之人罔思修证,宗乘之士多落险途,致令行果无成,教 道几熄。唯台岭一宗,始从智者章安,中历荆溪四明诸老,近复得妙峰、幽溪诸大师,相继而兴,教观双举,信法两被,故能超贤首慈恩诸教之观道寥寥,亦胜曹洞临济等宗之教 法贸贸。东南一丝,信可系佛法九鼎于不坠,末世津梁,舍此安从邪。”

 

第一节  为什么要修行

(一)光阴易过,命不长久

古人说:光阴迅速,时序更迁。人之生命刹那不住,荣华富贵岂能长久。从古到今,枉受生死之苦。已得人身,年华岂可虚度。当放下身心,急需寻找归元之路;应猛地回头,休得再受轮回之苦。又狮子峰祖师也说:“人生在世能有几何,石火电光眨眼便过。”趁此身体未老未病之前,抖擞精神,拔弃世事,得一日光阴,修一天功夫。祖师们悲心切切, 字字句句,彻入心扉,犹如当头棒喝,豁然而醒,使人不得不去修道。又谚云:“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得人生何时期?”《杂藏经》云:“此身无常,弹指不保,宛如朝露,日出即灭,王岂不见,世上一切,盛年华色,老所吞灭,目视不明,耳听不聪,手足不便,无所复堪……是身衰老,无能贪乐,唯有死迫”。又云:“王岂不见,胎少幼壮,一切皆死,无一幸存,是身危脆,死贼追随, 身心火燃,但是苦聚。”身有寒热饥渴之患,心有贪痴嗔恨之苦,而我们贪着苦空无常脓血之身,不能觉悟,不思厌离,不自救拔,一旦命尽,谁能援手,国财妻子,皆非己有,死去之时,无一随身。人到最后,身且自弃,何况余物。唉,举世之人,悉没五欲,迴流  生死,莫知出路。我等既已听闻佛法,已经觉悟此理,应当迅速远离世俗习气,专心修道,是为急务。所以西斋诗云:“渐看鬓发著霜痕,自省己非自讨论,一世竟成何事业,百年还有几朝昏,急须立志求安宅,休更甘心赴死门,乐国不遥归有路,莲台好去觐慈尊。”又偈云:“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试问:眼前活计放不下,频临病残交迫时,才修吗?所以古人说:“壮时都为他人忙,谁人肯向死前修。”又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世度此身。”我们岂能不醒悟呢?

 

(二)唯有修行能作依恃

当知聪明不能敌业报,富贵岂免轮回。势短世长,回顾时空,帝王将相今何在?世上一切成就,无常到来,一无所靠,唯有修行,能为恃怙。可惜世人能知者几何?知而能行又有几何?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预为之计。唯有最根本的生死大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随业轮转,一念心识投向异道,方知水月空花一场梦幻。古德云:“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究何欢,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可知人生在世,唯有修道,才是真正、最重要的大事,唯有修道才能真正地利益自己。三界当中,财色名利,既然不可靠, 唯有修道可做依恃,所以应好好学修止观。


全部评论(0)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