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禅次第 5
摘自《超越轮回修证次第》
播放:36
时长:01:00:00
更新时间:2021-09-07
详情介绍

在禅修中,心亦有宽急的相状(12:

1.急相,即指在坐禅时摄心用念生猛,急于求证。因此入定导致气往上升,使令胸口疼痛,此时应当放宽身心,观想气往下流,胸痛就会消失。

2.宽相,即指在坐禅时,心志漂浮散漫,身体松软不支或昏沉暗昧,口流涎水。此时应当竖起身体,提起正念,专心安住在所观之缘上,身体坐正,相持不懈,以此作为对治。

 

心也有粗涩和细滑的相状(12:

1.粗涩,即指结滞不通。

2.细滑,即指游思妄想,也妨碍入定,必须调和,使他不涩不滑。

 

以上即是最初进入禅定时的调心方法。进入禅定过程,就是从粗到细,身粗最前,息次之,心最细在后。行人运用善巧方便调粗入细,使心渐渐安静,就能慢慢进入禅定境界。

以上是最初入禅时如何调身调息调心的三者情况。

乙二、住禅时调身息心。

行者坐禅时中,无论时间长短,都要随时注意这三者调不调相。因为在坐禅时,虽然调整了身体和意念,但有时还会松懈,偏邪等情况出现,就要随时觉照,予以纠正,使令安隐,松紧适度,端身正坐。

如果在座中,身体右倾,虽然也能觉受到明相,但不久就会消失,反而更增嗔恚。如果身体左倾,虽然得定了,觉受到了乐相,但没有多少时间,就会消失,反而增添贪欲。如果身体前俯,虽然能觉受,心不散乱,但时间不久就会失去,反而更增愚痴,和人交往,容易生疑心和嫉妬,心不欢喜,并且还会妨碍身上的气脉。因为身体前俯,脊椎就会弯曲,能造成气不舒畅的过失。如果身体后仰,虽然能觉受到空相,但容易落入顽空当中,反而增加骄慢,而且令心识念念迁流,很难能得定的。

又在坐禅中,身体虽调或气息未调,有风喘气急,身中胀满等。应当运用如上所说而调治,使令气息绵绵,若有似无。又在坐禅中,身息虽调,而心有昏沉,浮动等,觉察之后,也应当如上所说,予以对治。这调身息心,没有前后之分,随不调而调之,使令身息心协调一致,即能消除宿世疾患,障碍不生,禅定可成了,这就是坐中调三事。

乙三、出禅时调身息心

行者坐禅将要结束,想出定时,应把注意力从所观的缘上移开,然后轻软地开口吐气,同时观想气息从全身各处散发开来,然后轻微柔慢启动自己身体以及肩膀头颈乃至两脚,都令柔软,然后用手遍摩全身,接着摩擦双手,令其发暖,放在眼睛上,然后开眼,等身热稍退才可以随意出入。如果不这样,打坐已经得到住禅的境界,出定太急促,身上细息未散,积在身中,久之令人头痛,关节僵硬,会像患了风劳病的情况出现,并在以后的修禅中,会烦躁不安,不愿再坐。所以在每次出定时,都要注意这些事情。这就是出定时的调三事,它的原则是从细到粗的过程,能这样修习禅定的,就称为善入住出了。

上一个:修禅次第 6
下一个:修禅次第 4
全部评论(0)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