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四、 第四未到地定心(分三)
修行者在获得了欲界定之后,继续修止不已,或一月三月等,在坐中感觉自己的身心突然消失掉,豁然开通前面虚空,辽阔无边,不见自己的头手床座等,好像所有一切在刹那之间都停止了,所缘没有了,这时候时间空间的概念也没有了,就像达到了能所双泯的状态。有些人可能误认为已经开悟或证得涅槃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定力培育到某一种程度时,只要正念稍微放松一下,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此时行者应当提升精进和培养正念,使心持续不间断地专注所缘,完全进入所缘相上,或以三十七道品法,使令平衡五根(信进念定慧)。因此即使能进修证得上禅,在禅修的整个过程,乃至还没证到涅槃之前,保持五根平衡都是很重要的,这就是证到了未到地定的相状。
所谓未到地定,是指已邻近色界初禅定,但还没到达初禅定,所以称为未到地定。但得此未到地定之后就能生起初禅。因此,这未到地定就是初禅的前方便定。
行者证得未到地定时也有深浅二种分别。
辛一、专注一趣心
此时由上最极寂静住中,由于精进加行无间无缺地相续安住于胜三摩地定中,能使令昏沉掉举还没生起,就能驚觉除灭,心能相续住在定中。所以在未到地定中,浅的定心,就称为专住一趣心。前面的细住心、欲界定中,住于定中的时间虽然很多,但还有昏沉和掉举等烦恼的障碍,所以还是属于有间缺运转作意位。但到了未到地定浅分的时候,譬如大海波涛,海底定心不动,此时心中随便生起怎样的分别,略修正念和正知以对治,就自然息灭。并且心中虽然须要恒常修持功力,但昏沉和掉举,不能障碍,能够让自己可以长时间地修定,所以获得浅分的未到地定时,就属于无间缺运转作意位的境界。
辛二、等持住心
进入深的未到地定时,即称为等持住心。此时不须要专门依仗正念正知力,它自然在住定心中,对于所系缘境界在运转。此时既然没有昏沉和掉举的障碍,也就不须要恒常依仗作意功用,已进入无功用运转作意位。所以《瑜伽师地论》中说:“由数数修习,善巧修习故,得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转道,由是因缘,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三摩地任运相续,离乱散转,故名平等摄持。”
对于已在未到地定的浅分心“专注一趣”时,还是有加行,有功用的,但各种散乱和随烦恼,就不起现行了,在静坐中一直是明静而住的。或坐一小时,乃至一天,心中还是很明静,所以这些散乱恶寻思、随烦恼都不出现了。前面欲界定的后分心,最极寂静住的时候,恶寻思随烦恼还会出现,但能立刻消除,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所谓的有加行,这里是指要把正念在所缘境上安住不动。“有功用”即指要勇猛精进,以此即能达到“无间无缺”。在时间上说,完全是明静而住,在内心的止观上看,也没有杂乱的妄念来侵犯,所以能得住心相续专一。
在未到地定的深分心,等持住的时候,由于不断修习、重复修习,不需要作意,就称为无加行,心里面不需要特别的精进勇猛,就称为无功用。此时一打坐,正念一提,心里就能够清净明静,安住在所缘境上,这就称为“任运转道”。心不昏沉散乱,明静而住称为等。把这境界一直保持下去,称为持。这就是未到地定中的深浅二分的区别处。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