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迦旃延子:此云文饰,即指此位尊者擅长赞叹歌咏等文学,所以称为文饰。此尊者和佛住世时的迦旃延尊者不是同一位。《婆沙》就是《大毗婆沙论》的略称。衍经,即摩诃衍经的略称。摩诃是大义,摩诃衍经,即指大乘经。根据《大智度论》的说法,可知智者大师把小乘教法称为三藏教的名称,是有经论作为依据的。所以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在《华严疏》中说:智者大师,建立思想言论,理论结构都圆满周备,只是“三藏”这个名称似乎稍微有点混乱。因为后面的通别圆三教里也有三藏法。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智度论》当中,许多地方都是这样称呼小乘为三藏教的。又诃梨跋摩尊者所著的《成实论》中,一开始就说,我今要说声闻三藏教法当中的真实义理。《成实论》中也把声闻教法称为三藏教。所以说天台大师建立三藏的名称是有根据的。
清凉国师在《华严疏》中又说:“初对旧医戒定慧故,立此三事,条然不同,异后三教。通教,意融三故;别教,依一法性而显三故:圆教,三一无碍故。所以不名小乘教者,此教亦有大乘六度菩萨,三十四心断结,成真佛故。”
上文大概意思是说,最初所立的三藏教是针对印度原有的戒定慧的缺陷,所以建立了佛法中新的三法。此戒定慧三种事相内容完全不同于外道。此三藏教也不同于后面的通别圆三教。通教思想融通了三藏教。别教则依据无差别的法性而显示了三藏的差别。圆教中,三藏和一乘是圆融无碍的。之所以不叫小乘教法,是因为这三藏教法当中,也具有大乘教法六度的菩萨行,最后以三十四心(三十四心即指九无碍九解脱八忍八智等,下面会详细说明),断除烦恼,而成就真应身的佛果。
下文又引《法华经》说明。
“又《法华》云:贪着小乘,三藏学者。依此等文,故大师称小乘为三藏教。”
又《法华经·安乐行品》中说:“贪着小乘教法的那些三藏教的学者。”这句经文,也把小乘人的教法,称为三藏教。依据这些经论等文字,所以智者大师称小乘教法为三藏教了。
《法华玄义释签》卷十中说:三藏名字既然通于大小乘,为什么只是属于小乘教法的称呼呢?现在加以说明。如《法华经》中说:“贪着小乘,三藏学者。”又《大智度论》中,处处以三藏教相对大乘教法而辨明大乘小乘,所以依这些文字,把三藏教的称呼单属于小乘教了。如果从通于大小乘的角度来说,大小乘都有三藏教法。这只是通途而说,不是分别的意思。如果根据通途的称呼,就不能解释会通《法华经》和《大智度论》中把三藏教称为小乘法了。
如果根据三藏教独别的意思,称为小乘教就有三种原因:
一、小乘的三藏教法在部帙上是各自成为一类的(即经律论各自不同,而大乘教法中,经中有律论,律中有经论等,是互相通融参杂的)。
二、小乘的三藏教法在理论上是相互隔碍差异,互不通融的(如戒定慧三事各有差别,而大乘中三学一体)。
三、小乘的三藏教是为了破除旧医(外道)而说的。
旧医:即旧时的医师,佛在《涅槃经》中以旧医比喻印度外道之前所说的教法,为客医之对称,所以称为旧医。佛未说法前印度已有许多外道学说探讨人生等问题,但都不是很正确,所以称为旧医。佛所说的教法则称为客医或新医。
“此有三乘根性。”
此三藏教法当中具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根性。此句标示了通途的三藏名称,显示了藏教内也有三乘法。《集注》云:这句是总体的标明了三乘的根性,其中声闻乘人修四谛教法,以苦谛作为入门的下手修行方法。辟支佛乘修十二因缘教法,以集谛为入门修行方法,菩萨乘修事相六度教法,以道谛为入门修行方法。灭谛是果,所以不能作为修行的入门。这三乘行人虽然大概这样的分法,但也可以互相通融地修行四谛、十二因缘、六度这三法的。
这三乘行人有什么不同呢?智者大师在《四念处》卷一中解释说:有八种情况不同,即教法、理性、智慧、断惑、修行、位次、因行、果报不同,所以分为三乘。
一、教法上的三乘之别:声闻乘是依四谛教法,缘觉乘是十二因缘教法,菩萨乘是事六度教法。
二、理性上的三乘之别:声闻乘所证的理性是指在断尽见思烦恼之后,才能证得真空的理性。缘觉乘是在断除见思烦恼之后,进一步断除了一部分习气,才能证得真空理性。菩萨乘是断除见思烦恼和所有习气,才证得真空理性。
三、智慧上的三乘之别:声闻乘人则具有了解一大总相的空智;缘觉乘人则具有了解分别种种相空智;菩萨乘具有总相别相的总和空智。
四、断惑上的三乘之别:声闻乘仅断见思不断习气;缘觉乘人断见思进断部分习气;菩萨乘断除见思和所有习气。
五、修行上的三乘之别:声闻乘人是为了自己修习戒定慧;缘觉乘是喜欢独自一人于寂静处修行,尚能兼顾部分有缘众生;菩萨乘则是为了度众生而修六度万行。
六、位次上的三乘之别:声闻乘处于学、无学的位置;缘觉乘只是处于无学的位置;菩萨乘则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成就佛果。
七、因行上的三乘之别:声闻乘初果见道后修道,名为带果行因;缘觉乘不立分果,所以是望果行因;菩萨乘不断结惑修六度行,所以是伏惑行因。
八、果报上的三乘之别:声闻乘断除见思惑,如烧木成炭;缘觉乘断除见思惑和部分习气,如烧木头而有灰;菩萨乘断除见思和所有习气,如烧木头炭灰已无。
“初声闻人,依生灭四谛教。”
三乘根性中第一是声闻人,他们是依据生灭四谛的教法修持而成就的。
声闻人:即指阿罗汉果位上的人。这些圣者是听闻佛的声音而悟到四圣谛之理成就的,所以称为声闻人。此从因位上而称。阿罗汉是从果位上立名。
四谛:即指苦、集、灭、道的四种法,此四法都是真实不虚的所以称为谛,合起来即称为四谛。
藏教的人所修四谛法为什么称为生灭四谛法呢?
《涅槃经》中说有四种四谛:一、生灭四谛;二、无生四谛;三、无量四谛;四、无作四谛。此四种四谛,从浅到深。藏教声闻人完全在生灭法中修学四谛。什么是生灭四谛法呢?《摩诃止观》卷一中说:苦有生、异、灭三相的迁移变化,此三相就是生、住、异、灭四相略去住相,把住相含在异相中。万物有生、住、异、灭,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都是刹那转变不停,所以说住相中有异相。为了避免众生对住相执着,而把住相并入异相中。世间万物都在生灭当中,此即是苦,所以称为生灭苦谛,此指苦果。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