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 藏教 生灭四谛 苦谛 三苦 生苦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播放:0 时长:01:23:01 更新时间:2021-12-16

详情介绍

 又说:“集则四心流动。”“集”,即招集义。“四心”,即指贪心、嗔心、痴心,再加上这三种心合起来所称的等分心,即是四心。集谛是说明此四种心流动不停,生灭起伏,所以称为生灭集谛,此即苦因。

 又说:“道则对治易夺。”“道”,即道谛,即三十七道品。“对治易夺”,即指修这些道品,能够对治改变苦集等情况。会性法师《四教仪讲录》中说:欲断惑出三界,须想办法对治烦恼。“易”,即交换义。“夺”即夺取,以正心交换妄心夺取三毒,即是道的作用。故称生灭道谛,此是乐因。

 又说:“灭则灭有还无。”“灭”,是指消灭有因果的生死之苦,而归还于无余寂静,也即指灭除烦恼,证偏真涅槃的真空之理,故称生灭灭谛,此是乐果。

 由上可知,四谛虽分世间因果和出世间因果的不同,但此四种都是生灭对立,处于变化差异之中,所以叫做生灭四谛。这四者各自内在的性质并不虚幻,都有真实的内涵,所以叫做谛。会性法师说:“谛”者实为义,实实在在,真实不虚,称为谛。这四种真理都是真实的,所以称为四谛。如说苦谛,苦实在是苦,不可能变乐。众生集谛烦恼,三毒造业,必定生死轮回。道谛三十七品法,确实能断烦恼。灭谛证得出世间涅槃,不生不灭,究竟快乐,这些道理一点不假,所以称为四谛。《遗教经》中阿楼驮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太阳是热的,月亮是冷的,有神通者,可使月变热,日变冷,但佛说四谛法不可能改变。以此原因四谛又称为四真谛,四圣谛等。

                   一、苦

“言四谛者:一苦谛。二十五有,依正二报是。”

 四谛中,第一谛即是苦谛。苦谛所含摄的范围,三界之内有二十五种分类,包括正报有情识的生命和依报有情赖以生存的环境都是苦谛所摄。“有”即指二十五种分类,都是有生死有烦恼的,所以称为有。

 下面解释四谛的次第。一、苦谛;二、集谛;三、灭谛四、道谛。此四谛都是先说果后说因。为什么这样倒过来讲呢?因为凡夫畏果,又声闻人根机较钝,知苦才能断集,慕灭才能修道,所以要按这样的次第而说。

 苦:以逼恼为义,即指三界之中,一切有为法,无论是精神或是物质,无不被无常法所逼迫恼乱,或被摧毁,所以称为苦。

 在佛经中,关于苦的分类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之说。三苦:一指苦苦:痛苦的感受生苦苦,即指生在欲界之身,本来就是苦,又招感外界的其他痛苦,这是苦上加苦;又生在欲界轮回是苦,而报在三恶道更是苦上加苦;又三界中无常是苦,生在欲界种种缺陷更加是苦,故称苦苦。

 二坏苦:快乐的感受生坏苦,即指乐坏时带来的痛苦,此苦相等于三恶道苦的感受。

 三行苦:即指不苦不乐的感受生行苦,即指迁流变化带来的痛苦。

 如果是通论,三界中各有三苦,如果是别论,欲界三苦具足;色界有坏苦和行苦;无色界只有行识迁流之苦,即行苦。但总的来说,三界之中,无不是苦。

 下面说明八苦。

 一、生苦:此身是众苦所依止,所以称为生苦。共分为五:

 1、众苦所随苦:即指地狱有情及饿鬼,并诸胎卵湿化四类。初生之时,便为猛苦所逼。四生之中,最胜者为化生,最劣者为卵生,以有成卵时苦,又有出卵时苦,须受二种痛苦。寒狱有情,从冰中生;热狱有情,从火中生;饿鬼从饥渴中生,所以生即受苦。胎生则有产门逼窄苦等。

 2、粗重所随苦:指身心,由染污习气生,即为烦恼种子所随。心欲向善,而不能入善;心欲离恶而反入恶且一遇缘烦恼立炽不能自主。是因初生,便带恶习,复由恶习,益又取恶,这种情况称为“恶处取”。恶处取,即烦恼种子(染污习气),如有病在身,为病所牵制,一切不能如心所欲,虽作亦无堪能,是为人身一种痛苦。虽至三界顶天,粗重仍然与之俱生,遇缘即发,不能自主,而又堕落。粗重之烦恼种子之所以为生苦,即是此因。

 3、为众苦所依苦:即指人天道中及一切六凡,有生即有老病死等相依。色界以上虽仅有死,而无老病,然老病种子仍等流潜在,轮回一转,老病又会现行。所以轮回未脱以前,苦种皆在,未断烦恼习气的原因,苦种常随。

 4、生为烦恼所依苦:即指一受生,就有贪嗔痴等流三毒随逐而发,使身心不能安适。欲得身心安适,唯有断除烦恼,出离三界。若一日未出三界,则烦恼自然逼迫身心,以烦恼种子未坏故。

 5、不随所欲苦:即指有生必有死。虽非所欲,而不能离,且使唯受众苦。如种类中:端丑、男女、贵贱等类,都是生苦所摄。行者于此等苦须经常思惟。


全部评论(0)

    暂无信息!

相关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