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十七祖四明知礼大师
四明知礼大师(西元960—1028年),俗姓金,字约言。宋太祖建隆元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县。七岁丧母,依止太平兴国寺洪选法师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二十岁随宝云义通大师学习天台教观,甫经一月,便能自讲《心经》。未久,名震四方,僧侣云集。淳化二年(西元991年),住持干符寺。至道元年(西元995年),晋驻四明山保恩院。大中祥符二年(西元1009年),保恩院重建落成,次年奉敕受“延庆寺”寺额,知礼于此专事讲忏四十余年,学徒遍于东南。
知礼与遵式并为“山家派”的中心人物,与“山外派”晤恩系统门下对立达四十年。山外派晤恩曾著《金光明玄义发挥记》,主张《金光明玄义》广本虽题为智者著,实非真作;并主张“真心观”,以所观之境为真心,即“真如”。知礼乃著《扶宗释难》,以驳斥晤恩所谓《金光明玄义》广本非真作之说;并主张“妄心观”,以所观之境为“妄心”、“六识”。二派间往复论难,即所谓“山家、山外的论争”。
其时“山家派”的议论大多出自知礼,其往来论议的文章,收于《十义书》、《观心二百问》等典籍中。《十不二门指要钞》为其代表作,其他有关于智者《观音玄义》、《金光明经玄义》等注疏之作,尤以《观经疏妙宗钞》等,具独特的见解,既批判山外派诸说,复宣扬天台的教义。
知礼门下分三流,历经数代盛行不衰。宋真宗感佩其德,赐号“法智大师”,被尊为天台宗第十七祖。又以长住四明延庆寺,世称“四明尊者”。天圣六年,称念“阿弥陀佛”数百声后示寂,世寿六十九。
生平致力于著述、讲说、礼忏、修福,是一位解行并重、福慧双修的菩萨行者。咸平二年(西元999年)以后,讲《法华玄义》七遍、《法华文句》八遍、《摩诃止观》八遍、《大涅槃经疏》一遍、《净名经疏》二遍、《金光明经玄疏》十遍、《观音别行玄疏》七遍、《观无量寿佛经疏》七遍及《金刚錍》等,其数繁多。又礼拜各种忏仪一百多遍。曾经燃指供佛,塑造佛像,兴建寺院,不计其数。著作有《金光明经文句记》、《修忏要旨》、《金光明忏仪》等十多种。现今台湾多数佛教寺院每个月固定修持的大悲忏科仪,即是四明尊者法智大师所作。
天台宗在元、明两代衰微。明末有智旭大师,自称“私淑台宗”,著《法华会义》等书,对天台教观颇有发挥。
民国以后,天台学的复兴得力于谛闲大师,著述有《大乘止观述记》等十余种,创立“观宗研究社”,作为培育天台学者之专门学府,一时人才蔚起,有仁山、常惺、宝静、静修、倓虚、禅定、可端等诸尊宿。台湾有新竹斌宗法师,曾至大陆观宗学舍攻读,颇有成就,其门人慧岳法师,承其法系至今。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