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阅《永嘉集》,有‘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之句,不晓,问于云居韶国师。”
王因为阅读《永嘉大师禅宗集》,里边有句内容是说,藏教佛果跟圆教十信位同除四住烦恼,在这个位上,两者是相等齐的;如果是伏住无明的话,那三藏教佛果的人,比起圆教十信位上的人要差些了。当时吴越王不懂,就去问了天台山云居寺的德韶国师。
钱忠懿王,名弘俶,天性诚厚,在位期间(948—978)大力推展佛教,曾奉天台德韶为国师,执弟子礼,复兴杭州灵隐寺,于钱塘建立兜率院,寿年六十,宋太宗谥号“忠懿王”,后又追封为“秦国王”。
《永嘉集》就是唐朝永嘉玄觉大师所编集的一部法本,里边根据天台和禅宗的思想,叙述修行的方法。永嘉是地名,即现在的温州,晋朝时称为“永嘉”。玄觉大师,永嘉人,避名为敬,所以称为永嘉大师,与天台八祖玄朗是师兄弟。初学天台教理,修习止观,后因阅《维摩诘经》,突然开悟。后遇禅宗六祖慧能,对谈后,自知证悟不缪,祖留住一宿,才回温州,后人称其“一宿觉”。回永嘉后写了一部《永嘉集》,虽然称为《永嘉禅宗集》,但大部分是依据天台止观所写,共分十章。到明末时,天台高明寺幽溪大师,觉得藏经中的古本,编排次序有些错乱,就重新给予编注。这个“同除四住”等即出于古本的第七章,新本第六三乘渐次章里。
“四住烦恼”:把三界一切见惑,合称为见一切处住地,三界思惑,分为三住,即欲爱住地,指欲界思惑烦恼;色爱住地,指色界思惑;无色爱住地,即指无色界思惑,合为四住烦恼。此四住惑,藏教佛果与圆教六根清净的十信人,是同除断惑,所以称同断四住。无明烦恼是三界外障碍中道实相的别惑,因三藏教仅论三界内的通惑,无明烦恼名字还搞不清楚,怎么可能断呢?所以三藏人比起伏无明烦恼来说,就比不上圆教十信位上的人了。
云居寺德韶国师(891—972):唐末五代僧,禅宗法眼宗第二祖,处州(丽水)龙泉人,俗姓陈,十五岁出家,十八岁受戒,其后遍访当时五十四位大善知识,皆机缘不合,后参文益禅师证悟,不久登天台山访智者大师遗迹,被吴越王钱俶尊为国师。
“乃云:天台国清寺有寂法师,善弘教法,必解此语。”
当时德韶国师听了后就说,这是天台教法里边所讲的内容,现在天台山国清寺有一位义寂法师,很善巧地在弘扬天台宗教观法门,必定能解释这一句。
义寂法师,宋代天台宗第十五代祖师(919—987),温州人,俗姓胡,字常照,世称净光大师,螺溪义寂尊者等。十二岁出家于温州开元寺,十九岁受戒,后入天台山,从十四祖清竦大师研学止观。清竦圆寂后,乃兴建螺溪寺为讲说之所,众争归趋,禅讲辩难,不舍寒暑。因唐末战乱,又因安史之乱和会昌法难等,使天台宗典籍荡然无存,师劝吴越王钱俶遣使者往高丽、日本抄写天台宗经典,天台宗由是获得中兴之机。近于雍熙四年十月入寂,世寿六十九,撰有《止观义例》、《法华十钞》等,门下有义通、谛观等名师辈出。
“王召法师至,诘焉。法师曰:此天台智者大师《妙玄》中文。时遭安史兵残,近则会昌焚毁,中国教藏残缺殆尽。”
钱忠懿王听了德韶国师的回答后,便下圣旨召请天台山义寂法师到了杭州,问这句话的意思。义寂法师回答说:这二句的确是本宗的教言,出自于天台智者大师的《妙法莲华经玄义》。但是这部法本已经不在了。因为在唐朝中叶,唐玄宗时代有安禄山的造反;唐肃宗时,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以及史思明继续造反,又加灾害;与宋朝相隔较近的,则有唐武宗会昌五年(841—846),下令灭佛,焚毁寺院、佛像、经书。历史上曾经有三武一宗的灭佛行动,是指北朝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五代的周世宗。因南北朝时国家分裂,二武只在北方,南方佛教不受影响。唐武宗时,全国统一,整个佛教都受影响。当时台宗教典也在劫难逃。那时经书全赖手写,数量不多,被烧掉就没有了,所以说中国佛教的教典经藏残缺不全,有些只剩下一、二本了。
“今惟海东高丽,阐教方盛,全书在彼。王闻之慨然。”
义寂继续说:“现在只有海东的高丽国,正在阐扬天台教观,正在兴盛之际。天台宗的全部书籍,都在那边。”吴越王听了很感慨。
“高丽”:十世纪初至十四世纪末,建立于朝鲜半岛上的王朝。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