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智度论说具足发起而证五种菩提心是名真实多善根。
一、发心菩提:我们能在生死的苦海中能发广大菩提心,而一心持佛名号,此即于凡夫生死心中发起觉悟的心来,能够这样就叫发心菩提。
二、伏心菩提:即能发心应当于日常中渐渐降服妄心,断诸烦恼,而一心持名念佛,当一心念佛时,正念分明烦恼自灭,名为伏心菩提。
三、明心菩提:即能调伏烦恼,复当明了诸法,不出众生现在一念之心,明了此理之后,心心念佛,净念相继名为明心菩提。
四、出到菩提,既断烦恼,明见自性,已得无生法忍,出离三界,更一心念佛便可速得一切智慧故名。
五、无上菩提:已断惑得智更一心念佛,能得不退转地,能在十方坐大道场成等正觉,故名。
故知念佛者虽是凡夫若能起大觉之心,正念分明,烦恼自灭,内心既明即证实相,得不退转,直至成佛。故五种菩提俱得名多善根。
多福德者:一句圣号也括六度,故名多福。念至一心不乱,身心放下,则不起贪心,无贪即布施度。一心念佛,三业清净不造于恶即是持戒。一心念佛不计人非是我,自然不起嗔心,不嗔即忍辱度。一心念佛,则无懈怠,不怠则精进度。一心念佛,不起颠倒妄念,无妄念则禅定度。一心念佛,正念分明,不为他法所惑,即不愚痴,不痴即智慧。此六度成则一切福德圆满。故一句佛号,即名多福德也。
‘因缘’:因是亲因,缘是助缘,如种子为因,水土等为助缘。持一句弥陀以智慧为指导是亲因,兼修五度,求生极乐是助缘。故虽缺福报只须念佛,便具福善,得生极乐,如:清、梁维周,绍兴嵊县人,四十而盲,无所得食,欲求死,僧云丽劝云:毋徒死也,西方有佛曰阿弥陀,子能至心称念,不难横截生死,盲岂足患乎。从之,云丽为募饭供之,维周念佛甚切,三年,目复明,居半月,告众曰,吾将去矣,过三日,方午向西坐脱,事在乾隆三十八年。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