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 法华时 本门三喻 开权显实 会三归一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播放:0 时长:00:55:51 更新时间:2021-12-16

详情介绍

二、本门三喻:

 ﹙一﹚为莲故华:比喻“从本垂迹”。以莲比喻本,以华比喻迹,从本垂迹,即以本判迹,指垂迹门八相之化,以显久远实成之本地。意谓如来久远以来实已成佛(本),但为教化众生而示现少年出家,得证无上菩提(迹)。

 ﹙二﹚华开莲现:比喻“开迹显本”。以花开比喻开迹,莲现比喻显本,即指开除以如来为菩提树下近成垂迹示现的权佛之情执,以显久远成佛之本。

 ﹙三﹚华落莲成:比喻“废迹立本”。以华落比喻废迹,以莲成比喻立本。意谓诸佛之法为度众生皆实而不虚。所以此生成道的化迹先废,而立久远成佛之本。本门三义,如果是以《法华经》为例,即指《法华经》后面十四品之意。

  下面先总说法华时的“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道理。

“开前顿渐,会入非顿非渐,故言开权显实,又言废权立实,又言会三归一。”

  开显前面四时中的华严顿教,阿含、方等、般若三种渐教,使令领会悟入非顿非渐之法华时的真实教法,所以说法华会上是开前面的权巧方便教,显示一乘真实的教法。

 法华教法,为什么是非顿非渐呢?华严时是世尊成佛后,顿时而说,《法华经》是四十九年后才说,所以法华不是华严的顿教。阿含是渐初,方等是渐中,般若是渐末,是次第而说,法华教法不是次第而说,所以不是渐次教,因此,法华教法称为“非顿非渐”。

  “会入”,即指会入法华,说明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的真实之理。

  “开”,指开发,即指把前四时的权教教义开显出来,全部会归法华。表明前面的权巧方便四教,是为了成就法华会上的殊胜利益。

 “权”的目标在于“实”,显示一实之教。

 “开权显实”,简单来说,即开除三乘的权巧方便,显示一乘真实义。如果以《法华经》为例说明,《法华经》以前的诸经乃应未熟之根机而设,为权巧方便之法,真正目的是想引导众生入于真实之教,即以权便之法,显真实之义,所以称为“开权显实”。但实际上权实二法,本来一体,如果开除此执着,则权实不二,归趣一佛乘之真义中。

  以上系就《法华经》前半部迹门之化仪而说,而后半部本门化仪的“开迹显本”,亦称“开权显实”,即破除迹权的执着,显示本门的实义。如果依据《法华经》二十八品来分,前十四品为“开三显一”,后十四品为“开近显远”之说,即前半部开除三乘教的方便,显示一乘教的真实;后半部开除垂迹的近佛,显示本地的实佛。此二十八品总归于“开权显实”。又“开三显一”,系就人机而论;相对于此,“开权显实”,是针对理教加以说明。

  “又言废权立实”,法华时教又称为“废权立实”教。“废”,即舍去不用之意,显示了实教之理,而权教之理,自然就不用了。因法华会上,人人皆知都可以成佛,即明白了前四教中说有定性二乘不能成佛等是方便之谈。现在明白了真实之理,权巧之说知见自然消失了,所以称为“废权立实”。

  “又言会三归一”,法华时教又称为“会三归一”教。“会”,即通义,即指把前面三乘教法,统统会归于一佛乘,所以称为“会三归一”。

 《集注》云:到了法华会上,一说到一乘实相之法,就已经把前面四时相待的佛法,和真如实相的绝待佛法同时含摄了。所以到了法华会上,依据法华教法来判别前四时,相对的说,法华的一乘实相教法,是高于前面的三教、四时之上的;从绝对的角度来说“开权显实”的情况,即能够开发前面所说的三教、四时的教法,都成为圆满微妙不可思议之法。所以介绍到第五法华时,应该要说明二点:一是相对的判定说明,法华教法,超出前面的三教、四时之义。这是相对的妙义。二是绝对的开三权显一实,即前面四教都归于法华一教,无二无别之理,这是绝对妙义。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在这里只说绝对的“开权显实”等之理。不说相对的法华超三教、四时之上之理呢这是因为上面既然说“化仪四教齐此”,就显示了法华时应该是超越于前面四时之义,而且下文将要对各个部类的教法,进行认真的判别,就是判教之义了。

  凡是提到“开权显实”,都含有从部类来说,从教法内容来说,从修行所证的境界来说,从义理的角度来说等等。现在所说的顿教和渐教,是从部类的角度来进行开权显实。顿教和渐教都是权巧方便,属于前面所说的四时教法;非顿非渐才是真实的教法,就是现在所要阐述的法华时,所以需要以“开权显实”、“废权立实”、“会三归一”作为总结说明。

“言权实者,名通今昔,义意不同。”

  所谓权法实法的名词,通于现在的法华时和前面的四时,但二者所说理义和用意,却是不相同的。

  《集注》云:“权”是权谋,暂时借用一下,还要废除的,称之为权法;“实”是实录,最为究竟的旨趣和归宿,称之为实法。

  怎样“义意”不同呢?在以前的教法当中,有偏于空、偏于有的法,也有中道不二圆满法,也有随自法、随他法、权巧方便法和究竟真实法等的法义差别,现在也有为了究竟真实法,而施设权巧方便法,开显权巧方便以显示究竟真实的义理,这是理义不同。

  又在以前的教法中,权法实法的旨意和归趣,都各不相同,现在的权法,都归向于实法,一体无二,这是用意不同。

  九祖云:权法实法的说法,并非只有《法华经》上记载,而权实二法能够相融相即的说法,就是出自于《法华经》。

 下文即说明现在和过去,权法与实法义意不同的地方。

“谓法华已前,权实不同,大小相隔。”

  这是先指出前四时的顿渐与法华非顿非渐不同的情况。

  佛未说法华经之前,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从华严到般若,四时教理中,有权有实,但权法与实法完全不同,大乘之人和小乘之人完全是相互隔碍的。如《华严》会上只说大法,小根不见不闻;阿含会上,只说小法,独为声闻,不显示大法,互不相通。由此可知,法华前的权实二法,其理各不相同。

  《集注》云,说权实不同是从法的角度来说的,说大小相隔是从人的角度来说的。但是此文真正之意是要说明前四时部教当中的权实二法。而又连带说明大小之机,是因为权教法通于藏通别三教,单说权法,没有明确显示出三藏小乘根机经历前面四时的如来教化,与大乘真实之法相隔不入,一直到法华会上才得以进入圆融无碍的思想见地的情况。所以既要说权实法又要说大小乘人的不同,虽然说明大小的不同,但不出权实二法范围,所以要权实二法和大小二人同时说明。


全部评论(0)

    暂无信息!

相关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