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谛下为什么没有身见和边见呢?这是因为道谛只是修行方法,当体没有身体,只是理而已,而在修道时,主要是破我执,所以不会有身见,边见依身见而起,身见既然没有,边见就不会生起了,所以道谛下没有此二见,为什么道谛下有戒禁取见呢?因道谛是修因,为了修道,所以持守错误的戒禁,所以只在道谛下才有。以上四谛下十使增减,不同的原因,古大德说:集灭下无三使者,身见依身而起,属苦谛是果。集谛是因,只是迷惑,故无身见,灭谛是出世间真谛理,更无身见。边见者,依身而起,身见既无,边见也无。苦谛下有身见,故十使皆具。集灭道三谛,当体无身相,故无此二使。无戒禁取者,此见依修行而起,集谛当体无身,故无戒取,灭谛是涅槃之理属果,戒禁取是修因,非因计因,不在果德。故集灭下无戒取,由此集灭二谛,仅余七使。道谛下余八使,苦谛下全具。上二界因定力故,去嗔使,故各有二十八使。上下界合为八十八使。
(二) 明思惑
“二明思惑者,有八十一品,谓三界分为九地,欲界合为一地,四禅、四定为八,共为九,欲界一地中,有九品贪、嗔、痴、慢、言九品者,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八地各有九品,除嗔使,故成八十一也”
第二说明思烦恼,思烦恼即指贪嗔痴慢的四种,此四种烦恼,在三界中总有八十一品,八十一品,是怎样来的呢?即指把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分为九地。把欲界的六天、人道、地狱、饿鬼、畜生、合并为一地,称为五趣杂居地,(不讲六道,是把修罗道并为五趣中了)因为欲界中,没有真正得禅定,而且人畜鬼等,交杂而居,所以称为五趣杂居地。把色界的十八层天合并为四禅,分为四地,前面三层天是初禅天,称为离生喜乐地。即指离开欲界烦恼,生于初禅天境界殊胜身心喜乐的地方,次三天是二禅天,称为定生喜乐地,即指由禅定而生的喜乐,更胜初禅,次三天是三禅天,称为离喜妙乐地,即指已离初禅、二禅的喜乐动相(禅定功夫本就无动,依据内心快乐心情说动)此时到第三禅时,连快乐动相也没有了,所以称为离喜,妙乐是指三禅的快乐无以形容表达,非常微妙,所以称为妙乐。次九天是第四禅天的范围,称为舍念清净地,即指此时,已舍去三禅天的欢喜之念,心地清净,住舍受境界,没有苦乐的分别了,此时,完全可以不用鼻子呼吸,全身毛孔可以出入气息,能住定十年百年,乃至千年,都可以了。把无色界的四空天,分为四地,第一空无边处地,即指缘想于空而得的定境,第二识无边处地,即指缘心识而得的禅定境界,第三无所有处地,即指不缘空识而缘无所想而得的禅定境界,第四非想非非想处地,即指既非缘空识二处的有想,也不是缘无所有处的无想,而得的禅定境界。色界的四禅,还有业报的色身,根据行者的定力深浅,所以分为四地,无色界的四空定,已经没有色身,只有定果色,所以根据定力深浅,也分为四地,加上欲界五趣杂居地,总共有九地,这九地每一地,都把贪嗔痴慢分为九品,如欲界中的九品,随着定力的加深,就可以把这些烦恼,次第而断,所以就有了,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的九品之分,断欲界烦恼既然是这样,上八地也是这样,但上二界中,用定力降伏嗔心,所以要除去嗔使,三界九地,合起来就有了八十一品思烦恼。
《集注》云:思惑中,无疑使者,见道中已断,不会再对三宝业果四谛的理,起怀疑了,所以思惑中无疑。断这些思惑,或直缘一真谛,或者在四谛中,随缘一谛,即能断除,所以《涅槃经》上说,初果所断见惑,如竭四十里水,二三四果所断的思惑,就如毛头上的一滴水,可知初果断见惑功夫甚大,证初果后,断思惑即易。
这思惑,又称迷事思,即指迷惑于五欲的事相上而起的烦恼,如见好色而起贪心等。也叫正三毒,即指初果罗汉,断见惑后,虽俱足贪等烦恼,但只是贪自己夫妇之间的事,不会再犯有别人的邪念,嗔等也是这样,所以称为正三毒。如果从凡夫角度来说,这思惑正是招致生死轮回的根本烦恼,所以称为正三毒。思烦恼有四种,为什么称为正三毒呢,因为慢由痴生。痴攝于慢,所以把四种称为三毒了。
“上来见思不同,总是藏教,实有集谛。”
上面所介绍的烦恼,虽然有见惑的八十八品和思惑八十一品的不同分类,但总的来说,都是藏教里边所说的实有集谛的范围,为什么把见思惑称为实有呢?这是指藏教的根性,他们认为这些烦恼是实在实有的,所以称为实有。又《集注》中说:“见思二惑都是有为之法,属于有漏烦恼的因。”实能令众生漏于三界中轮转生死,所以称为实有集谛。
又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这是把见惑和思惑都分开来详细说明的。如果说三界见思有九十八使,这就是把见惑详细分开来说,把思惑在三界合为十品,即欲界贪嗔痴慢有四使。上二界除嗔使各三使,所以称为九十八使。如果说三界烦恼只有四住,这是开三界思惑为三住,把三界的见惑合为一住而说的,如果说三界烦恼只有见思惑,这就是把见思惑二者都合并来说的,有的地方又称见思惑为三漏的,一欲漏,即指欲界的见思惑。二有漏,即指上二界的见思烦恼。三无明漏,即指三界中招致生死的根本无明烦恼。又把见思称为四流的。一:见流,即指三界中的一切见惑。二:欲流,即指欲界中的思惑。三:有流,即指上二界的思惑。(有,即指生死果报不亡的意思,三界虽然通有生死果报不亡,但这里只是别名上二界)。四:无明流,即指三界的无明烦恼。三界中的一切有情,被此四种烦恼所漂流而不息,所以称为流。
又把见思称为上下五分结的。即指三界之中的见思烦恼,分为上二界与下界的不同。分开来又称为,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上二界的五上分结。一:色爱结,指贪着色界五欲的烦恼。二:无色爱结,指贪着无色界禅定境界的烦恼。三:掉结,指上二界众生心念掉动而退失禅定的烦恼。四:慢结,指上二界众生恃自凌他㤭慢的烦恼。五:无明结,指二界众生痴暗的烦恼。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