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 明声闻位 总标凡圣位 外凡位 五停心 能杰法师 天台四教仪

播放:0 时长:01:22:32 更新时间:2021-12-17

详情介绍

(一)、明声闻位

1:总标凡圣位

“初明声闻位分二,初凡,二圣,凡又二,外凡,内凡。”

 第一先说明声闻乘人所修证的位置,分为二种层次来说明。第一先说明在凡夫位上所修的方法和位置。第二说明在证到圣人阶段时修行的方法和位置。说明在凡夫位的修行方法和位置,又分为二种层次来说明,从浅到深,就有外凡位和内凡位的不同。外凡有三种位置称为三资粮位,内凡有四种位置,称为四加行位,外凡内凡合称为七贤位。

 《四教仪集注》中说:藏教中分为四门不同,所说的证位分法也各有不同,第一依有门修证法,有七贤四圣的位置不同。第二依空门,有二贤二十五圣的分位不同,双亦门,双非门,这二门《大智度论》中虽然举出名字,但论文未翻译到中国,智者大师说:二十七贤圣位,因为他对凡夫位次的修证说明不够完备,所以不采取,现在依有门的七贤四圣的修证次第来说,有三种原因,第一对于凡夫和圣人所证位置的说明,很完备。第二有门是佛法的根本。第三符合随顺佛法旨趣。又《四教》上说“大乘经论,破小用小,多取有门,少用空门”所以这里依有门而说修证之位和方法。

下列出从凡至圣位置。

外凡位(三资位):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

内凡位(四加行位):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                                    七贤位:外凡位(三资位)+内凡位(四加行位)

四圣位: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1) 释外凡

“释外凡中,自分三”

    解释外凡的位置中,自浅到深,总分为三层。

凡:就是平常的意思,相似地见到了真理叫做内凡,连相似的真理都还没见到就称为外凡。《讲录》说:初学凡夫为什么称外凡呢?因为心游外,不能体会自心本性之理,向外驰求,故名外凡。对四谛理得相似之解,心游理内称内凡。外凡位有三,内凡位有四,合起来称为七贤位。贤:就是善良正直的意思,即指与圣人开始邻相近了,所以称为贤,因此修行者过了七贤位,就进入了圣人之位了,现在先介绍外凡位中,有哪三层阶位呢?

     “初五停心”

   第一五停心观法,是外凡位中的首位。所谓五停心观,意指以五种观修的方法,停止了凡夫五种执着的心态。《集注》上说“此五停心,通于四教,义该大小。通于凡圣菩萨等修,今是三藏声闻乘,助道方法,心既调停,乃可习观,入道根本,无过此五法也”

  修此五法,从开发智慧的角度来说,就称为五停心观,从能够进入禅定的目的来说,就称为五门禅,所以各种经,有不同的名称,修道者,通过这五种方法,把禅定和智慧,都调适好了,所以称为五停心法。五停心观是哪些呢?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三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

生死不能超越,涅槃不能证得,都是由第六意识妄想心,起种种分别和执着,其中最严重的障碍就是贪心、嗔恨、愚痴、散乱、业障等五种,所以起修时,要先调伏这五种负面的心态。如果贪心多的人,应该修不净观,作为调适对治,即能停止贪心。如果嗔恨心多的人,应该选修慈悲观。散乱心多的人,要选修数息观。愚痴疑惑心重的人要修十二因缘观法。业障多的人要修念佛观法。

这五停心观法,小乘中,有界分别观,没有念佛观,大乘中多以念佛观,代替界分别观,有这样的不同。这是因为,因缘观中的二世因缘观法,也是和界分别观法有一样的功用,都是破著我的,所以略掉界分别观,代之以念佛观。又界分别观与乘念佛观相同,亦能破境界逼迫障,因为念佛观范围更广,所以大乘中以念佛观作为五停心观之一。

  这五停心观法,在各种经论中排列次第,各有不同,如《俱舍论析玄记》根据贪嗔痴三毒烦恼的次第,来排五停心的顺序是: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把界分别观放在第四,这是根据三烦恼之后来说明,第五是数息观,因为散乱是属于烦恼来的,所以放在最后。又《四教义》等文,都是把数息观放在第一,这是因为随顺修禅定的次第,必须先要攝持散乱心,才能入定。又《四教义》说,以众生的病不一样,所以每人选修五停心观也不一样,不须一定执着前后次第的排列。

全部评论(0)

    暂无信息!

相关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