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证得未到地定时也有深浅二种分别。
辛一、专注一趣心
此时由上最极寂静住中,由于精进加行无间无缺地相续安住于胜三摩地定中,能使令昏沉掉举还没生起,就能驚觉除灭,心能相续住在定中。所以在未到地定中,浅的定心,就称为专住一趣心。前面的细住心、欲界定中,住于定中的时间虽然很多,但还有昏沉和掉举等烦恼的障碍,所以还是属于有间缺运转作意位。但到了未到地定浅分的时候,譬如大海波涛,海底定心不动,此时心中随便生起怎样的分别,略修正念和正知以对治,就自然息灭。并且心中虽然须要恒常修持功力,但昏沉和掉举,不能障碍,能够让自己可以长时间地修定,所以获得浅分的未到地定时,就属于无间缺运转作意位的境界。
辛二、等持住心
进入深的未到地定时,即称为等持住心。此时不须要专门依仗正念正知力,它自然在住定心中,对于所系缘境界在运转。此时既然没有昏沉和掉举的障碍,也就不须要恒常依仗作意功用,已进入无功用运转作意位。所以《瑜伽师地论》中说:“由数数修习,善巧修习故,得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转道,由是因缘,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三摩地任运相续,离乱散转,故名平等摄持。”
对于已在未到地定的浅分心“专注一趣”时,还是有加行,有功用的,但各种散乱和随烦恼,就不起现行了,在静坐中一直是明静而住的。或坐一小时,乃至一天,心中还是很明静,所以这些散乱恶寻思、随烦恼都不出现了。前面欲界定的后分心,最极寂静住的时候,恶寻思随烦恼还会出现,但能立刻消除,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所谓的有加行,这里是指要把正念在所缘境上安住不动。“有功用”即指要勇猛精进,以此即能达到“无间无缺”。在时间上说,完全是明静而住,在内心的止观上看,也没有杂乱的妄念来侵犯,所以能得住心相续专一。
在未到地定的深分心,等持住的时候,由于不断修习、重复修习,不需要作意,就称为无加行,心里面不需要特别的精进勇猛,就称为无功用。此时一打坐,正念一提,心里就能够清净明静,安住在所缘境上,这就称为“任运转道”。心不昏沉散乱,明静而住称为等。把这境界一直保持下去,称为持。这就是未到地定中的深浅二分的区别处。
辛三、邪伪定(分二)
又《禅门次第》中说:“在这未到地定当中,或者会有邪定,伪定的事情出现,行者应当要知道。但这邪伪定相很多,这里只是概括地说出二种情况。”
壬一、是定心过明
即指入定之后见到外面种种境界,譬如青黄赤白等景象,或者见到日月星辰宫殿等,就在眼前,这些情况或者持续一日,甚至七日,不出禅定,就能见到一切的事情。就好像得到神通一样,这就是邪定之相,应当要赶快呵弃。
壬二、定心过于暗昧
即指如果在入定中,暗昧恍惚,无所觉知,就像睡眠一样,这就是无心想的伪定。能令行人生颠倒心,也要赶快呵弃。
这粗住乃至到达未到地定,略分即称为四种心法,细分即有九住心法,都还是欲界范围的心一境性,只是随顺于止法,还不是真正成就止法。如果在心一境性的止法中,得到了身心轻安法的出现,才是真正的修成止品(禅定)。有人问:“如果得到前面的九住心,已经完全离开微细昏沉和掉举,也能长时间住在所缘中修习禅定,而且不须要恒常的依仗正念正知起大功用(精进勇猛)在等持中,能自然运转住于缘中,是否已得到止法了呢?”古德回答说:得到止法时,有得轻安和未得轻安的二种情况,如果还没得到轻安,只是到了随顺止法的阶段,不是真正的止法(禅定)成就。如果在止法中修习,生起身心轻安,心于所缘,随意即能安住,这时才是真正止法成就了。所以未生轻安的止法,还是属于欲界所摄。”
己三、久修止法不能得定怎么办(分三)
庚一、调整方法一(分十)
古德说:和欲界定共同生起的似相,是要下功夫的,如果能够在于一止法中静修时,而增长似相到达于初禅定等,是已经相应了。如果久修还不能得定,对内就应该以精进不放逸心来护持静相,犹如母亲护胎儿一样,来护持静相,对外必须调整,调整方法分为十种。
辛一、住所
如果住在那里久修禅法而不生起,或已生起而又亡失,久修观法,不能显现,使心不安等,这些地方就是不适合的。如在那里禅相能生起,并且很坚固等,这就是适当的住所。所以选择修禅住所,最好先试住几天,如果是能使自己专一的住处,应当就在那里住。
辛二、行处
即打坐后,需要行禅经行时,能够安心不被打扰,心易得安。或日无多人,夜静声寂,及不引生疾病之地,也无恶众,怨家猛兽,此就是适合的。对于出家人来说,还要在来往时,容易获得食物之处,不妨碍修禅为适当。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