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39 下 正文 通序分 比丘-长老 能杰法师讲解
播放:0
时长:01:01:18
更新时间:2021-09-28
详情介绍

     怖魔:凡有人出家,真正发心,魔王闻之,心生怖畏,恐其道成出世,魔众减少,故生怖心。(如今出家者吃肉饮酒不守戒律,魔王不但不恐怖,并且摆酒庆祝了,拍掌欢笑)。比丘最初登上戒坛受大戒作羯摩法时,无作戒体,就从头顶而入,名得戒于心,那时地上有很多的夜叉善神,即时称扬赞叹云:某某地方有某某人,已发心出家,受具足戒,当使佛界增盛,魔众减少,这样声传空中,空中空行神行听后心生欢喜,也同样赞叹,上传四天王宫,乃至传到魔王宫,因魔王听到佛界增盛,魔界减少,心生怖畏,就怕出家人道成后,度(魔王)他眷属,空魔王宫,打开魔眼观察,但当求戒,初次羯摩时,即使魔宫无光,二次羯摩魔宫摇动,三次羯摩魔宫倒下。故魔王生大怖畏。

三、破恶:破是破灭,恶是恶法,谓破见思烦恼之恶,灭三界生死恶因。

因比丘含有上面所说三种义,故存梵言不翻,即五种不翻中多含不翻。


‘僧’:华译和合众,一人二人不名为众,三四以上名众,即出家者,同在一个地方居住,可以诵戒,彼此不相违背,犹如水乳和合,故名和合众。和合众分二种:一、事和合。二、理和合。事和合分六种:

1、身和同住,如共同上殿,共同学习等,故身必能和合,然后方可同住。

2、口和无诤:言论不吵争。

3、意和同悦:即有共同意志,同生欢喜去努力。

4、戒和同修:共同遵守佛戒。

5、见和同解:即对于佛理有共同见解,能达到意见统一。

6、利和同均:利即是施主供养物,凡有供物出家人要平均分。有饭大家吃,有粥大家喝,故名利和同均。

理和合:即共证无为解脱道也。


‘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标数

即标出大比丘僧的数目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须知弥陀法会的听众,实有无量无边之多,何止一千二百五十人,现在只标一千二百五十人者,一、常随于佛。二、最先归投故。一千二百五十人,即三迦叶三兄弟一千弟子,舍利弗目连二百弟子,耶舍五十人,共一千二百五十人也。

‘俱’:同堂聚会不相舍离义。上这是阿难尊者结集经藏,意思是说,这部佛说的阿弥陀经是我阿难亲从佛陀得闻的,当时佛在中印度的舍卫国首都祇园精舍和我们一千二百五十人个常随弟子,同在一起说的。但佛说此经没人请问,是佛自己说,佛若不说,弟子众等终不知故。这部经在三藏十二部中,属于无问自说部,即谓因净土法门境界太过高深,弟子们没有一人能够发问,所以佛不问而说,下面是标位叹德。


‘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大阿罗汉是标明证位,知识是叹德。谓这一千二百五十人,非是小果声闻罗汉,位位都是大根器,证到四果的大阿罗汉,已证无生真理,他们的人品道德学问素来为社会广大群众所能深知熟知,是大家人所公认的。‘皆是’即纯一无杂的意思,如法华经曰: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也。

‘大阿罗汉’罗汉是闻佛声教而悟道,故又名声闻,罗汉分有初果二果三果,今名大者,乃指四果以上罗汉,在小乘最高上,故名为大,此从果位指明大义。

又罗汉分定性与回心之别,若抱守真空得小为足,不愿度人名为定性,若回小向大,发大心上求下化名回心罗汉。此处称大阿罗汉者即指回心类阿罗汉也,此从分类明大义。

又罗汉修四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一、但修这四念处,不发心学习经教,观行成就能断见思烦恼,可以解脱分段生死。因为在因地时,不肯发心学习经教,现在虽证阿罗汉果,依然不能说法,但以神通利物。遇着一般心理好奇,不重真理的人见他踊身虚空,身上出水,身下出火,上天落地,穿山越岭等事,即时死心塌地信服他。所以这种阿罗汉就以神通代说法,如遇重真理人就没法度他,这种罗汉度人有限,因为只断见思烦恼,得解脱智慧而证无漏果位,名叫慧解脱阿罗汉。

二、若修共念处,即在因地发心学教,同修禅定,故得三明六通,虽能说法度生,未得无碍辩才,但因解脱慧定二障名俱解脱罗汉。

三、修缘念处,不但能修观行,也能广学佛法及世间学问,得三明六通八解脱,获四无碍辩才,对于世间学问都能通达,名无碍解脱罗汉。本经所指大阿罗汉者,即指无碍解脱罗汉,故名为大。此从修因来明大义。

此三类从迹门来明大之义,若从本门来说本经所括大阿罗汉者,实指大权示现,所谓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者也。

阿罗汉梵语也,此有三义:

一、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名,可佛陀亦名应供,何以同称,答:罗汉唯受人天之供,佛陀则遍受人天、二乘、菩萨等之供养,可名为大应供,罗汉谓之小应供。

二、杀贼:即杀烦恼之贼。

三、无生:再不来三界受生死。

罗汉此三义从果立名。

比丘三义,从因而称名:

一、即为比丘时与世人种福田是乞士之因,已证道位故当得应供之果。故乞士是因,使人种下福田成熟后,当得应供果。

二、为比丘时,修破烦恼之恶因,道成恶破故得名杀贼之果,即杀破烦恼贼也。

三、出家受戒有怖魔之因,今生道成位登罗汉,故得无生之果也。


‘众所知识 ’

众:即指人天大众。

知识:闻其名曰知,见其面曰识,若但闻名,而未见面则知而未识,虽见面而未闻其名,则识而未知,故闻名见面,敬仰其德名知识。此约人天众说。二、约阿罗汉本身来说者,了解人生真谛,宇宙实相名知,通达世出世间中一切事物名字相状,名识。

现在所标举阿罗汉皆是德高望重堪作人天眼目,辅佛教化名遍天下,为大众所共知,所共识。故名众所知识。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驮

这段连上段而来,即上段所说一千二百五十人等,皆是大众所共知共识,这到底是谁呢?于是列出为首者名字即长者舍利弗……等是也。不可能一一列名。此部经是阿难尊者与此等同闻,故例名为证信,因阿难当时结集经典时,恐有人不信故例出见证人也,乃是表示所闻之阿弥陀经实非假的,确实是我阿难亲从佛闻的,并有这样多人可以见证。

‘长老’:道德高,学问好,名长;年龄大,寿命长,名老。所以细分长老有四种:一、年纪老大者,名生年长老。二、出家年久名法腊长老。


全部评论(0)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