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受戒学戒 能杰法师 超越轮回修证次第

播放:2 时长:01:14:34 更新时间:2021-08-30

详情介绍

为什么有这么多戒律等级不同呢?这是因为针对众生的根机不同,为适应众生的不同情况,所以在佛教的戒律上,也就有了等级和层次,从三皈、五戒,级级增加,层层上升,以三皈为基础,菩萨戒、比丘戒为具足。只受了三皈戒的人,自然不能达到菩萨比丘戒的戒行,却没有一个菩萨比丘是不受三皈戒的。由此可知,三皈仅是引导入门的方便,菩萨戒比丘戒才是进入佛门的最后身分。三世诸佛在人间成佛,也都是现的比丘相。因此凡是受了三皈戒的人,应该继续发心,求受五戒等。如果不能出家了生死,也可以受持八关斋戒,为生死的牢狱打开一条出离的道路,切不可以为信了佛,皈依了三宝,就是佛子身份,其他都不需要了。

 

 
第二节  受戒和学戒

受戒,固然不能没有受戒的仪式。或者师僧之前,发殷重恳切之心而感发戒体,纳受戒律而得受戒,但是受戒了,只是一个佛子身分及其阶段层次的开始,绝对不是其身分阶段的完成,所以在受戒之后,必须学戒。佛教的戒律,禁止作恶,也禁止不作善。当作要作,称为作持,如果当作而不作,便是犯戒。不当作的不可作,称为止持。如果不当作而去作,也是犯戒。一般的人,对于佛戒的认识,只知有其消极一面的防非止恶,却未看到尚有积极一面的众善奉行。

五戒是佛戒之中最简单的项目,但也是一切佛戒的根本,故称五戒为根本戒,无论是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乃至菩萨戒,无有一种戒不是根据五戒引生的,也没有不将五戒列为重戒的。所以一切戒中,以五戒为最重要。五戒学不好,一切戒都将无从着手。五戒持得清净,其他戒也就容易持了。

受戒和学戒的目的,是在持戒。如果受而不学,那是懈怠愚痴。如果学而不持,那是说食数宝,佛陀制戒是要佛子去遵守践履的,不是仅让佛弟子们增长见闻,充实话柄,而去批评他人的。如果人人学戒持戒,互相诲谤情况就少了,因为一个真正持戒的人,绝不会随见随说,不分场合,不拘时间,见人便说的,要不然,他说他人犯戒,如果说的是真话,他自己便犯了“说四众过”戒,如果所说不实,更加犯了“妄语戒”。如果被说者是出家之人,他就犯了“毁谤三宝戒”。这三条,都是菩萨的重戒,无论在家出家,都是犯了波罗夷罪。波罗夷罪,此云断头罪,失去戒体,死后当堕地狱,受九十二万一千六百年苦,才能报尽,所以一个持戒谨严的人,绝不会轻易说他人犯戒。常常爱说他人犯戒的人,他自己首先就是一个常常犯戒的人了。

全部评论(0)

    暂无信息!

相关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