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三、功德
受持八关戒斋,虽仅一日一夜,如能受持清净,其功德之大,乃是不可限量的。
《佛说斋经》中说:“奉持八戒,习五思念(即六念),为佛法斋,与天参德,灭恶与善,后生天上,终得泥洹。”受持八戒,虽生天上,必将泥洹(即涅槃),而得了生脱死,这是多大的功德果报了!
《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受八戒者,除五逆罪,除一切罪,悉皆消灭。”又说:“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斋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又说:“弥勒出时,百年受斋,不如我(释尊)世一日一夜。”又说:“善男子!是八戒斋,即是庄严无上菩提之璎珞也。”
《阿含经》中说:若于六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计。
《涅槃经》中记载一个广额屠夫,于日日中,杀无量羊,后遇见舍利弗,即发心受八戒,经一日一夜,命终得生天上。
《菩萨处胎经》中说:“八关斋者,诸佛父母。”
甲四、普劝受持八关戒斋
受持八关戒斋,既有这样大的功德,要求虽严,但也未必不能如法做到。我们学佛的目的,绝大多数是希望出离生死的,但于在家弟子,若不种下出世之因,殊难获致出世之果。同时,受了五戒的人,再持每月六日的八戒,也不是一桩多大的难事,一月之中,仅六天不吃晚饭(过中午不食),那是容易做到的事,八戒斋中,主要是在此条下非时食的“斋”戒;这条守了,其他八戒比守五戒是困难不了多少的。弘一大师说:“若嫌每月六日太多,可减至一日或两日,亦无不可。”
这也正如《优婆塞戒经》中所说:“如是斋者,既是易作,而能获得无量功德;若有易作而不作者,是名放逸!”
以上八关斋内容,出之于圣严法师《在家律学》。
民国年间的竺摩法师说:佛法在印度,早由空有两大思潮的激扬,而演成大乘性相的两大派系。传来中国,到了黄金时代的隋唐,大小乘十宗的旗帜,也已很鲜明地竖立起来。各宗派的创立者虽从修证佛法的境界各自发挥其心得,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建立其不同的宗派。可是回到修持上来,则不归于戒律,即归于禅观或净土;而修禅观或净土行者,仍不能离开戒律,以戒律为修习一切善法的基础。那么,不论出家或在家佛徒,对于戒律都是一样的需要,因全部佛法都是建筑在戒律之上的。所谓:“一切众律中,戒经为最上;佛法三藏教,毗奈耶为首。”这是为佛徒的铁律,谁也不能否认的。“四十二章经”则说:“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证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有志修学佛法而于戒行有亏的,读到佛陀这些教诫的经文,不能不毛骨悚然而思有以匡正了。
在家居士依五戒十善八关斋的修法,也能修习后面的解脱道。但可以证到三果罗汉位,想要证四果必须要离欲出家才可以。因为要出三界,必须全断淫欲才行。所以成四果罗汉的身份,必须是出家。
第七章 出家戒法━━介绍出家戒法
第一节 沙弥戒
沙弥,意译求寂、息慈、勤策。即止恶行慈、觅求圆寂之意。指佛教僧团(即僧伽)中,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龄在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之出家男子。同此,出家女子称沙弥尼。以其勤于策励成为比丘、比丘尼者,故前者译为勤策(勤策男),后者译称勤策女,是出家最初的一个身份。
沙弥为三种:(一)驱乌沙弥,年在七岁至十三岁之间,已有驱走晒谷场上乌鸟之能力。(二)应法沙弥,年在十四岁至十九岁之间,不久即可参与出家生活之沙弥。(三)名字沙弥,年龄已超过二十岁,然尚未受具足戒,仍为沙弥者。以上三者合称三沙弥。沙弥所受之戒称勤策律仪,又称沙弥戒,据沙弥十戒法并威仪法记载,沙弥日常须守十四事、七十二威仪。(十戒具体内容如果没有出家建议不看)
第二节 比丘戒
比丘,又作苾刍、苾刍、煏刍、备刍、比呼。意为乞士、乞士男、除士、薰士、破烦恼、除馑、怖魔。乃五众之一,七众之一。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男子。至于比丘尼,又作苾刍尼、苾刍尼、煏刍尼、备刍尼、比呼尼。意为乞士女、除女、薰女,又称沙门尼、尼。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子。比丘之语义有五种,即:(一)乞士(行乞食以清净自活者),(二)破烦恼,(三)出家人,(四)净持戒,(五)怖魔。其中,破恶(破烦恼)、怖魔、乞士,称为比丘三义,与“阿罗汉”一词语义中之杀贼、应供、无生等三义,合称为“因果六义”(比丘为因,阿罗汉为果)。具足戒,巴利语同。音译邬波三钵那。意译近圆,有亲近涅槃之义。又作近圆戒、近具戒、大戒。略称具戒。指比丘、比丘尼所应受持之戒律;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依戒法规定,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之资格。一般而言,比丘戒有二五○戒,比丘尼戒有三四八戒(同样,比丘、比丘尼的戒条没有出家并受戒的人不要看)。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