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闻音自然皆生称念三宝之心,此正显音能说法,而常赞扬三宝功德,不然何能使闻者兴念三宝。经文不出是文省略也。
‘闻是音’:指微风吹动宝树罗网。所出之微妙音声。能演法音,闻是音后,自然生起称念三宝之心,自然二字是不假劝策,自自然然的能生称念三宝之心。风吹宝树,音声柔和幽雅。赞叹佛具一切智,能开众生的道眼,赞叹法如阿伽陀药,能治众生的烦恼病。赞叹僧能修如实之行,能作众生的模范,所以能令一闻之后,自然兴念三宝,丝毫不带勉强。
问:极乐水鸟风树等,昼夜出音,或常演法,时刻不间,岂非过闹热,对于性寂静者何如。
答:极乐非同娑婆,一切妙境皆是弥陀不思议功德所成,一一悉能随顺众生心愿,至于音声演法,莫不如是,欲闻则闻,欲歇则歇,寂静随心自然。(大本可证文)
非但彼土有情无情声能演法音,此土有情无情声也同样能演法。唯迷者茫然不省,悟者当下即悟,如香岩闻击竹声而悟道,古人有听莺啼而顿悟等。
宋子元,平江人,母夜梦一佛入门,次日生元。投延祥寺出家,专修止观,定中闻鸦声大悟,自后栖心安养,自号万事休,逆顺境中未尝动念,劝人三皈五戒念佛,可净五根,得五力,出五浊恶世,生五清极乐。后在宋乾道二年为帝演说净土法门,赐号慈照宗主,于三月二十三告诸德大众曰:吾化缘已尽,时当行矣,合掌辞众,奄然示寂,二十七日荼毗舍利无数。所谓鸟语莺鸣总是深谈般若,松声竹音无非咸演真诠。此土尚尔,何况彼土。故若知万法唯心之旨,心地无障者,则世间所有一切触目无非胜境。若不以事为事,全事即理,不以境为境,全境即心。事理圆融,心境不二,则头头是道,物物自性。虽然如是,若未能彻悟此理亲证斯境,幸勿空谈唯心,空说圣境,若落断空,万劫不闻佛名字,故虽老实念佛最为上。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段总结前文,化鸟演法及风树宝音等皆是弥陀愿行所庄严,什么是愿行呢?所谓愿所成者,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故今成佛,有化鸟风树皆演妙法。行成就者,无量寿经云:愿后修行,常以和颜爱语饶益众生,于佛法僧信重恭敬。故今成佛,众生闻者悉念三宝之心,自然而起。
由斯观之,则知极乐一一庄严,无非弥陀愿行所成就,愿行为能庄严,能成就之因,化鸟风树乃至一切妙境使所庄严所成就之果。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上文明依报之胜,此段下明正报之妙,此段则解释彼国教主名号。问:在前文中,佛告舍利弗尊者,其土有佛号阿弥陀。由斯不是早已知道彼佛名号。世尊何故又要解释呢?
答:当知本经示妙行重在持名,使知一句弥陀为全经之宗要,也是如来要人因名思义,深信弥陀的万德洪名,即不思议境界,一心执持不生疑惑,可以度脱生死,顿超极乐,故再呼舍利弗,你知道吗。彼佛以何因缘故取名阿弥陀呢?以审其知道不知道。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此句是释明弥陀名号的建立,有光明和寿命两种意义,彼佛名号本来具足万德庄严,今但但以光寿二义来说明,彼佛光明,能恒偏十方,彼佛寿命能竖穷三际,当下即能包一切法,故以光寿二义来说明彼佛立号,欲令众生由持名而悟入体性,了知心佛一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阿弥陀’:译为无量光,无量寿二义。无量光者:意谓彼佛有无量光明故。无量寿经云:彼佛光明,明丽快甚,绝殊无极,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而为诸佛光明之王,故号无量光佛。此光之由来是彼佛因地时,第十二光明无量愿所成就的。愿云:设我作佛时,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国土者不取正觉。于是历劫依愿修行,在十劫前已愿满行成,达到本愿成佛,故有如是殊胜无穷尽的光明,远胜十方诸佛,故特以命名无量光。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