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皈依的抉择 能杰法师 超越轮回修证次第

播放:0 时长:01:16:03 更新时间:2021-08-30

详情介绍

甲六、皈依的抉择(分五)

《瑜伽师地论》六十四卷中说,由五处观察乃可皈依:①由身业清净故。②由语业清净故。③由意业清净故。④于诸有情起大悲故。⑤由成就无上法故。应知三业不清净,必有过失;没有大悲心,必有偏失。没有成就无上法,自利利他就不能圆满。以上五处清净只有已超越生死的佛陀才能具备,所以可以皈依。

(一)天等由五处观察非所皈依(1-5)

为什么说诸天神等不是皈依处呢?《瑜伽师地论》七十四卷,与《显扬圣教论》卷六,给我们说明了有五种原因。从形相上说明,诸天神不是真正可皈依处。

(1).谓诸天神,世不现见,无谈论故。

  即指诸天神等与人道种类有别,不是人类肉眼所能见到的,亦不能交谈,所以不能给人宣说法义。

(2).容色奋发,有怖畏故。

  即指天神等发怒时,容貌奋发,暴恶可畏。并且天神现在虽然快乐,常怀将来生异道的痛苦,所以仍有怖畏。

(3).染习放逸,有贪爱故。

  即指诸天神等内心怀有贪爱等烦恼,所以对妙欲的境界,染着深重,昼夜放逸。

(4).舍他利益,无悲愍故。

  即指天神等对于一切众生没有悲悯心,不能平等饶益而舍弃利益于一切人。

(5).不能了解作与不作,不达定义故。

  即指诸天神等具有烦恼,对于哪些该作不该作不能了知。以及对于善业不善业招受的不善果的真实情况不能通达。

 由此五种道理,所以诸天神等不是真正可皈依处。六道之中,天道最高。所以有些人以为天神等可皈依。由上可知,诸天神等自身尚具各种障碍,因此不能为诸众生,作大利益。以上五种事情,反观如来的形相就可以知道是真正可皈依了。

(二)佛由五处观察是所皈依处(1-5)

(1).世间现见,有讃论故。

   即指佛住世间,为众生说法。

(2).容色和静,无怖畏故。

   即佛容颜慈祥,已出生死无一切怖畏。

(3).远离放逸,无贪爱故。

   即佛已断尽烦恼习气。于欲无染,所以再没有放逸。

(4).不舍利他,有大悲故。

   即指佛具有大悲心,时刻观察众生的善根增灭,于利益众生的事业无时暂舍。

(5).善能了解作与不作,通达实义故。

   即指佛已通达一切,所以能教化众生断恶行善,进趣解脱。

像这样的五种事情不是诸天所有的,所以佛是真正的皈依处。

(三)依四相说明天等非所皈依(1-4)

(1).由自性故,诸天非所皈依。

   即指诸天神等烦恼尚在,心非清净。尚不能自调,岂能调他。如来反之,所以能皈依。

(2).由作业故,诸天神等非所皈依。

   即指天神等安住享受五欲,尚为声色所牵引,又与阿修罗互相战斗,或被诸天自类欺陵驱摈,起这样等损害的恶业,所以天神等是非所皈依处。

(3).由法尔故,诸天神等非所皈依。

   即指人世间的寿夭穷通与出世间的解脱等,皆由自己修行而得。不是从供奉有烦恼性的天神等能得到的,所以不须皈依。

(4).由因果故,诸天神等非所皈依。

  《显扬圣教论》中说:生天者是由造善业而得?是由供养天而得?如果是造善业而得者,即应归善业,如果是由供养天神而得者,是因为供养而得生天?还是因为天神而得生天?如果是因供养,那就徒然的侍奉于诸天。因为行人,随处供养,都能够感招了天报。如果是因为天神攝受,那就不供养也能生天了。但生天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生天。如果说天神攝受和供养合起来才可以的,而行人祈求的都能如愿了。但事实不是这样。如招感富乐,生天后常住天上不再堕落等,天神等都不能满其所愿。由此可知天神等不是真正的皈依处。

由上可知,最高的天趣尚不可作皈依,其余鬼神以及外道就更不足为道了。

(四)依六相摄佛功德可皈依(1-6)

在《瑜伽师地论》七十四卷,以六相略攝如来功德,所以是真可皈依处。

(1).圆满:即指世出世法功德,无不圆满,超过一切言语可诠表,一切歌唱咏赞所不能及。

(2).无垢:即指断尽一切烦恼习气,如贪欲、偏见、怀疑、我慢等。

(3).不动:即指如来究竟证得法身清净的功德外不为外道、盗贼、水火风等所毁坏,内不为惑业所动转。

(4).无等:如来所证得功德,天上地下十方世界无与等者。

(5).能作有情利益事业:即指如来三轮无时无刻无不在利益一切众生。

(6).功能:即指如来利益于一切时,不须作意发愿,亦无分别,平等利人。

   古德云,如果恒常思惟三宝功德,信心就会慢慢增长,身心慢慢清净,就能得到三宝加持。所以对于三宝完全起信心后,诚意地去观修皈依三宝,修学一切佛法,就无不成就了。但末法时期,信心不足已是通病,所以修法难以相应,就不足为奇了。

   以这样的原因,对于佛的功德要恒常思惟,必须努力的让自己内心生起决定的信心。对佛的信心生起之后,对于法宝、僧宝也就容易起信心了。这就是修皈依法,最紧密的地方。如果对三宝起不了信心,何况对所开示的出离心等,怎么能生起呢?所以不起信心,对于自己改变习气,生起皈依虔诚之心,就不可能有了。

(五) 结论

佛法僧三宝的关系举喻说,佛如医院的院长,法是治病药物,僧如看病的医生。凡夫要治生死重病,必要依靠于三宝,才得以愈病。认识三宝功德之后,应该发起虔诚心而作皈依。皈依三宝后,就已获得最基本的三宝弟子身份,这是远离三恶道苦,迈向解脱之道的开端。但皈依之后如果不修、不学,也仅是种个善根而已,如果要修要学,跟谁去修学呢?

全部评论(0)

    暂无信息!

相关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