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中也有不同情况,下面分四点来说明。
丙一、犯戒能发禅定
这是因为他过去世曾经修习过禅定,积累了深厚的善根。现在虽然有罪,但是由于过去的善根力量比较强的缘故,亦由于现在修习禅定的缘故,也由于对过去的犯戒深生惭愧的缘故。所以,虽有破戒,亦能发起禅定。
丙二、持戒而不发禅定
这是由于此人过去没有种下甚深禅定的种子,所以今生虽然持戒修定,但是却不发禅定。
丙三、持戒犯戒都发禅定
持戒犯戒都发禅定,由今生功德积累及有宿世善根缘故。
丙四、持戒犯戒都不发禅定
持戒犯戒都不发禅定,由今生恶业及有宿世恶根缘故。
禅定因持戒而发,犯戒终归会成为发起禅定的遮障。为什么这样说呢?若过去已得禅定,就可以知道,过去曾经因持戒而发起过禅定。过去持戒而发起的禅定成为现在修禅定的内因,再加上现在生起惭愧。力行忏悔使令清净的缘故,就能发起过去世的善根了。
因此行人如果久修禅定不得开发的时候,就要修种种忏悔法了。下面说明忏悔法。
乙二、说明忏悔法(分二)
若人不作恶,自然用不着忏悔。在中途或许遇到恶缘,使戒行不清净,或不能发起禅定三昧,所以必须修忏悔法。忏悔清净之后,自然能发起禅定了,所以佛经上说“在佛法中,有二种勇健之人,一者不作诸恶,二者作已能悔。”现在知过能改就是勇健之人了。
所谓忏悔,《次第止观》中说,“忏名忏谢三宝及一切众生,恕我先罪。悔名惭愧,改过求哀。我今此罪,若得灭者,于将来时,宁失身命,终不更造如斯苦业。”譬如有比丘向佛说,我宁愿怀抱燃烧着的大火,终不敢毁犯如来禁戒。生这样的心,愿意让佛法僧三宝证明与接纳,这就叫做忏悔。
又忏指外表上不隐藏自己,悔是指内心里克责自己,忏悔具有众多的含义,现在就不逐一详细述说了。总而言之,若能知道,诸法皆是性空,永息恶业,修行善道,这就叫做忏悔了。下面说明忏悔的方法,分为二个部分来说明
丙一、忏悔的方法(分三)
佛教中所说的忏悔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不出三种。一、作法忏,此指借助戒律来说明忏悔。二、取相忏(观想忏),此指借助定法来说明忏悔。三、无生忏,是指借助慧法来说明忏悔。这三种忏悔的方法,义通大小乘一切忏法,或有人认为,第一种作法忏属于小乘,后二种属于大乘的忏悔法。
丁一、作法忏
即指初一、十五半月诵戒,众僧集合时向大众忏悔发露先罪,广如律中所说,此不繁述。
丁二、取相忏
即指通过观想、诵经、持名、礼拜等方法消除自己罪业,在忏悔的过程中,见到了种种瑞相。如佛来摩顶,见到光明等,可知罪业已灭,若不然,即使忏悔得益不广。
为什么说见到了种种瑞相,就说罪业已经灭了呢?实际上,各种经典说法各有不同。而且破戒的轻重亦有不同,所以罪业是否已被消灭,亦是不可下定论的。总的来说:心中所显现的瑞相大概有四种:1.梦中所见之相;2.在用心行道的过程中,听到空中有声音,或见到奇异的景象,以及见到灵瑞之相;3.或在禅定中见到善相、恶相、破戒相、持戒相等。4.内证种种法门,道心获得开发。以上所说只是随犯戒的轻重来判断,也是不可下定论的。又此中所现境界或是天魔化作,邪正难辨,所以行者在最初忏悔的时候,必须亲近善知识。从观想忏悔以及取相忏悔正确的原则来说,行者只是用心行道,工夫到了,境界自然现起,以此为标准,进行判断,就能知道罪业是否已被消灭。如果在禅定中,心存境界,心生恋着,就会易生魔事。
丁三、无生忏
即指观一切法,无不是空,不但罪业是空,连福德也是空,观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无有可得。如《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至诚心,忏悔六情根”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