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 建立止门大意 修止方法 总说 系缘止方法 系缘五处 能杰法师 超越轮回修证次第

播放:0 时长:01:26:35 更新时间:2021-09-26

详情介绍

     

己一、以深细破粗浅

即指让行者为了破除系缘于外在六尘的散乱心,所以建立系缘止,而制心止,就能够破除行人对于系缘止的执着。为什么呢?行人如果生起对于系缘止的执着,应当观察,这心法属于精神类无影无形的,并不属物质类的,怎么可以把它绑系在鼻子肚脐,这些地方呢?但是,如果想把妄心静止下来,就应当止息各种的攀援。所以要制止妄想心,守护这里,致于一处,因此观修,就能破除执着。

体真止又是破除前面制心止,行者若生执着,应当观照,此心无形无相,本性空寂,了不可得,怎能制止呢?因此要反观此心,并非有心可取,既然知道心本非有,又谁在生起妄念呢?既然没有妄念可生,又何有妄念可止呢?这样无止的止,才称为是体真止,有止可止的止是依仗妄想心而来,不称为是真正的止。这样的以深破浅,让行者返本还源归于空性,所以需要建立三种止法。


己二、回互相破

即指修习止门的时候,如果有妄念的生起,就要随取一止法,用来破除妄想散乱。具体回互相破的修法见于《摩诃止观》十乘观法中的第四破法偏中需者往检。初机不需,所以这里就不介绍了。

  戊三、说明因要随顺行者的喜好

因为行者宿世善根,或此生智慧深浅不一,所以有人喜好修系缘止,而安心于所系缘境界。或者有人喜欢修制心止。根机利的精进勇猛,妄心一起即能制止。修体真止,亦是这种道理。如果能够随顺行者的喜好而教导,就会心生喜乐,并且欢喜奉行。如果违背行者的喜好,就会心生不乐,不愿修持了。

  戊四、说明随根机的适合而需要建立三止

即指,如果有人虽然喜好修习体真止,而不能入定,这时候如果暂时修系缘止,或制心止,就能开发各种禅定。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应该随顺众生根机的适合而传授给相对应的禅法了。

 

丁三、说明修止的方法(分五)

戊一、总说

行者在修止之前要住在适当的地方,对于细小障碍,亦要断除。如剪除长发及指甲等,乃至换洗污秽的衣服清洁所坐床座等。都要断除,并要除去食后的昏沉,略事休息后,即可进入修持状态。先对所修止观法门的功德,作珍宝想,心生尊重,专一其心,观想我现在依此行道,的确能让自己脱离生死轮回。这样的观想后,因此而对于修法生起欢喜心。

其次调身调息调心等,皆如前说,其次观察五盖五欲的过患,对于离欲及超越一切六道轮回苦的法门生起坚定信心,随念三宝的功德而生解脱想。并应当观修这些法门,是一切三乘圣人,所实行的出要之道。依此行道,我将享受远离生死的快乐。(具体观想方法即从上面修三皈依观中的念死、念无常、观三界六道苦的内容,一直下来,再观二十五方便等的内容之后才正式修止法。)

戊二、说明修系缘止的方法(分四)

己一、修系缘止的所缘处(分三)

 庚一、系缘五处

所谓系缘止,即指把心系缘于,顶上,发际,鼻端,丹田,涌泉这五处。行者根据随乐欲,随对治,随适合的原则来选择这几处来作为修习的方法。有人问说:全身各处都可以作为意念的系缘地方,为什么独选这五处呢?这是因为这五处作为修习系缘止用心专注比较方便。其它部位不能作为系心安定处。譬如胁肋等部位,都是偏于一边的,不适合作为意念专注之处,所以不说。系心于顶上,头顶是圆的,取法于天是圆的。系心于足,足是方的,取法于地是方的。肚脐是气息之源,又是脾肾等经脉会聚之处。鼻端是气息出入之处,发际是修白骨观的观想之所。所以以这五个部位作为修止的所缘处。又系心在顶,是为修禅时,心易昏沉入睡,所以才在顶上安心。但如果长久地系心于顶上,就会感觉人像风飘一样,或者得了风病一样,或者像得了神通一样,有想飞的感觉。有这些的过失,因此不可长期使用。如果是系心于发际, 这部位发黑肉白,系心在此就易安住,或者会开发宿世曾修的白骨观。但长期安心于此,也会有过失。如眼睛喜欢向上翻,或者看到颜色像花像云等各种相状,使人产生幻觉。如果系心鼻端,鼻是气息出入处,能感觉出息入息,刹那不住,就会容易感悟无常的道理。也能够开发宿世曾修的数息观。使心安静就能开发禅定,如果系心在丹田,此处是气脉凝聚之处,系心在此,就能除灭百病,或者能看到身内的三十六种物,开发十六特胜等禅定。如果系心于涌泉穴,这部位最为低下,系心在此,气息也会随喜意念向下流动,使令身体阴阳调和也能开发曾修的不净观法门。因为修不净观的人,多是从下面足部观起的。根据这些道理,所以把这几处作为系心之所。智者大师说:人心譬如猿猴,如果把它锁在柱子上,时间久了就能调伏。心也是一样,系缘一处,心就能调伏了。把心系缘一处未得定时,可以称为凝心止。如果系心一处,而得入定,身心泯然,自然寂静。这就称为入定止了。


全部评论(0)

    暂无信息!

相关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