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二、在住心中怎样生起觉察沉没、掉举的正知的方法
在修住心的禅定中,如果只是知道昏昧和沉没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生起在修行时对于沉没和掉举未生将生辨别的正知力。所以古德说:“在修止时又应当慢慢生起有力的正知,沉掉一生起之后,马上就能知道。不但是这样,就是未生而将要生起时,亦要有以正知力,预先觉察到。”正知力是慧心所的一分,慧的作用,是在能对身口意三业的造作,可以各别的观察,因此正知也能知道三业正不正,所以称为正知,正知由正念而生,有正念即有正知。如果所生起的正知力还没有达到,对于沉掉已生、未生、将生全部了知的境界,纵然自己肯定的说:“从始至终修定,都没有沉掉,都是正确的。”实际情况亦不定如他本人所说。因为他本人既不认识昏沉掉举的细微分别,在修定中,就是发现了沉掉,他亦不一定全部知道,这就是缺少有力正知的原因。所以,如果还没有正知力的生起,纵然长时间的修持,仅是陷入微细沉掉之中虚度时间而已。又行者在定中,有时能了知,有时又不行,都还未达到圆满正知力的境界。
怎样生起正知呢?前面修正念法就是修正知的重要方法。因为能够生起相续不间隔的正念,就能断除忘失所缘的散乱,亦能断除沉掉生之后很久不知道。所以正念力强,沉掉一生起,就容易觉察到。《入行论》说:“若时刻住正念中,守护于意根之门,那时就能生起正知。”可知正念是正知生起的因。心、正念、正知,三者体性是一,随着作用的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名字。正知依正念而起,正念的作用,是指让心恒常相续地住在所缘中。正知就是依于正念,分一份心,时时观察正念和所缘之间,有没有沉掉发生。所以,称正念为正知的因(是指基础之义,不是属因果之间的因)。所以正确的修止时,务须时时分出正知,观察正念住于所缘的力量是否和开始一样有力。前念是正念,后一念即正知,以此称正念为正知之因。
生起正知的另一种练心方法,即心系缘所缘境时或缘能取明了等相时,安住在前面所说的正念当中后,使正念相续不断时,就要分一份心观察内心是否沉没散乱,一心一意摄持这心,这就是修习正知最重要的方法。《入行论》中说:“于时时中,数数观察其心。”这句就是指守护正知的相状。由上而修习正知法,就能引发沉掉烦恼将要生起,马上就能知道的正知力,由修正念法能灭除散乱的妄念。亦即正知的功用是在能了知将生的沉掉上。而正念的作用在能灭除成为散乱的妄念上。以上就是修习正知力,对治昏沉掉举的方法。
心住三摩地时,掉举、沉没是过失,对治此过当修正知,由正知力观察沉掉,为生未生。见沉掉生,上者迎头遮止,中者才生寻灭,下者亦须生已不久,即当断除。如云:“于明了分沉没为障,于专注分掉举为障,故当了知沉掉为修清净三摩地之主要障碍。”故当善知沉没、掉举、昏沉之行相。
辛四、第四种 烦恼起不于对治过失,应当修行思来对治(分二)
如果如前面所说的善巧修习正念和正知,生起有力的正念对于微细沉掉,都能够以正知觉察明了,就没有沉掉生起之后还不知道的过失。但如果这些烦恼散乱生起之后,不予马上对治使令当下灭除,纵容它,那所修的禅定就不能成为清净的。所以,这是修定当中的一大过失。为了针对这种情况,这里边分为二点来说明。
壬一、说明行思而能灭除沉没和掉举之法
行思,行即五阴之中的行阴。行阴分为相应、不相应,这里所指的行阴,是指相应行阴,一切心所几乎都是属于这行阴,这行阴也称为心所有法。行思,即指相应行阴中以思为主的思心所。什么是思心所呢?即指让心去造作的意业,在各种善法、不善法、无记法中,使役心念为职责。亦即心对于一切境不去动心思惟,而让心去动心思惟,这就是思心所的作用。在眼耳等六识之中,以意识为主,而驱使意识,让意识去造作的,在五遍行中,就是以思为主。这里是为了除去沉没和掉举,而心不去除灭时,所以要用行思心所,以生起去除灭。具体来说,当心住在所缘的境界时候,紧紧地专注在所缘上,不许沉没和掉举的生起。而且必须先有沉掉一生,我就马上把它灭掉的思想,而后沉掉一生就生起灭除作用,所以称为行思。
怎样以行思断沉掉呢?沉,即指心低下的意思。一般情况之下,住缘时候心生沉没是由于心太向内收摄,失去了缘虑的力量,心就形成了低下缓慢的状态。所以这时候需要用思心所作意各种让自己心生欢喜高举的事情。也即在打坐时,出现沉没时,要暂时离专注的所缘境界,而把心作意其它境界上,如观三宝功德、思惟自己所修的法定会让自己得到功德等,而使内心生起欢喜。或者以思心所作意,日光月光等明相来破除。沉没破除之后,就应当再去不间断紧紧地持守所缘境。所以心生沉没时,不应该去观修可厌患的境界。厌倦所缘就是内摄的因,因此在沉没时,修可厌境,反而使心更加增重内摄力。所以在住心中,见心掉举时,以修止系缘专注修习法,因专注就会偏向内摄。又以观慧抉择观照所喜欢的境界,把心放开,亦能灭除内摄过度偏于沉没的过失。在修住的过程中,心住所缘时,缘虑的力量降低,就称为沉没,太过于内摄就称为退没。所以需要以思心所的策举力对治沉没,以广泛缘虑于种种法,如观精进功德等,来作为对治退没。在住心中灭除沉没,最主要对治方法,就是思惟三宝的功德等,让心能感动了,才可以适合用这种思惟法。如四前提还没修完,对三宝功德没起信心,就不能适用。
昏,就是心的黑暗相。又造成沉没的原因,就是昏昧、睡眠、以及引生昏睡之心的黑暗相。为了除灭此沉没,所以要修光明相。光明相有二种。第一、法光明,即指思惟三宝功德智慧,四谛真理能破愚痴黑暗。第二、自然光明,即指系念日月光明。
具体方法如下,先要全神贯注想象法光明和自然光明照彻全身,行者想象身体完全是中空的,先从胸部中央开始,想象心脏和所有胸部的内脏,骨骼,肌肉都化成了一团光芒,然后从胸部向四面上下伸展把腹、肩、颈、头、手臂和双脚的内里,也都一一化成光芒,只有皮肤还保存一层,但这一层,也是一种光芒,不过比较坚韧,它包着身体完全化空,就像一个气球一样,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形象上,身体就会变得松弛。这样修持,不但可去除昏沉,如果身体不舒服,也可以这样地调整观想。能使身心舒适。修此光明相因根机有别,所以情况也不一样,有的人一缘光明相时,昏沉即能去除。亦有不能去除的,即可起座经行等,心系缘于明相而修。
总的来说,除去细微的昏沉,仅是缺少精纯坚固的力量,把心力急持而修就可以。
如果入于中等昏沉,所缘已经不明,就应该离开所缘,依所应该对治的方法,或观想三宝的功德或缘光明相等。
如果入于重沉,就应该起座经行,心缘光明相,或缘原来所系缘的相而修。等待昏沉对治了,再上座起修。还有如果修禅时所缘的相,虽然还在,而能缘的心境黑暗,或轻或重,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心系缘于日月以及其它光明的明相上,这样数数地修习,心中明净澄净生起时,即能得定了。
怎样断除掉举呢?所谓的掉举是由贪烦恼而起,让心追逐六尘境界。所以对治的方法,先要思念观修死空无常六道苦等内容,令心内摄,对于外面六尘境界上起种种厌离之心,掉举就会停息,掉举灭后,再继续修习,原来所缘的境界。掉举也分粗细二种,如果粗的掉举过于猛利,或者时间过长,就先要暂时放开原所系缘的境界,不用专注修,而用观察修,分别观察可厌离的事情,这是对治掉举非常殊胜的方法。如果是对治细微的掉举,细掉举是由摄心太紧而来的,就应暂时收摄此心,平静地安住所缘。又如果所缘过高,如观发际百会等处久了也会产生掉举,就应该移于底处的涌泉穴等处。又如果所系处太低,时间久了,就易生昏沉,就要把所缘放高处。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总之在对治时,不可以思惟清净欢喜的境界,这样容易增加散乱和掉举。
又如果身体不适、烦闷,这时就把注意力集中,放松身心,由头顶做起,逐步向下移动。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头部,有意识地叫头部放松,然后集中注意在颈部,让颈部放松,接着往胸部、腹部、手臂、大腿、小腿、脚等,一步步地都集中注意力,都令他们放松,那时全身的肌肉都不再紧张,身体自然舒适不烦闷。
暂无信息!